五岳归来不见山?
第 1832 期(1999 年 10 月 3 日) ◎ 余晖集 ◎ 安伯
近来自己倒似有点小心眼,并不是吝啬,还未到阮囊羞涩。当每次光顾食肆或买点小吃的时候,总在嘀咕一下,一根油条要四元,啊!一碗馄饨面十五元,啊!老是啊呀、啊呀的,其他还多着呢。一煲窝蛋牛肉饭三十多元,又啊啊连声,绝不是经济低迷到自己付不起。而是多番到国内,吃了些三角、五角钱的一根油条,三大元一碗馄饨面,四、五元一碗南京牛肉面,五、六块钱一煲窝蛋牛肉饭。味道也过得去,馄饨面比香港的还要好、对比之下,这才弄得我锱铢计较。差距这么远,要是未自己亲尝,也不大相信,偶然和家人友好们谈起,好教他们诧异。这恍似南北极一般的消费,对经济这门学问全是门外汉的我,实在没法理解,只有在捧着那差不多同样质量的食物时,又增一点儿感慨。
访问南京时,向当地的「圣经专科学校」打听一下,在校学生每一个学年的生活费大约的需要,校方给我一张书面报告:(以人民币计算)
生活费:每人每天三餐伙食六元,每学年二百七十天,共一千六百二十元(两个学期)。
学杂费:每人每学年六百元。
福利(洗澡等):每人每学年五百四十元。
医疗费:每人每学年二百元。
合计:每人每学年二千九百六十元。
三千元人民币不到就够一位神学生一个学年的需用,再加上衣着和杂用,就算一倍罢,也只是六千元上下,这家圣经学校暂时是两年制的,一万多元就可以训练一位同工。
再谈到当地同工的待遇,牧师月入约六、七百元,在较僻远的地方更少,就算生活条件怎样低廉也相当清苦的,但他们都忠心地站稳自己的岗位,有好些还是高龄的忠仆。
老实说,真有点感到自惭。也更希奇的是为甚么这么低廉的生活费,居住环境比香港宽敞得多,还有百多万人,认爹认妈的争着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