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兰雅写信给长毛状元
第 1980 期(2002 年 8 月 4 日) ◎ 教会图说 ◎ 浩然
分享:
电邮 ::
脸书 ::
推特

傅兰雅(John Fryer)父亲是一位牧师,当傅兰雅在伦敦就读师范学院时候,已醉心于中国文化。一八六○年师范学院毕业之后,获英国圣公会海外传道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派遣到香港,于一八六一年八月六日抵步出任圣保罗书院院长,一八六三年亦应北京同文馆教习包尔腾牧师(Rev. John Shaw Burdon,于一八七四年出任香港圣公会第三任主教)的邀请,就任同文馆英文教习,年俸一千两。两年后转往上海,任英华书院院长,后应李鸿章聘请,转任上海水南制造局翻译馆编译,主持法学、医学、冶金、化学、工程、贸易、政治、地理、动物、印刷、军事、海防等各类西书的翻译,不下三百四十五部之多。一八八五年傅兰雅更联同麦华陀(Welter Henary Medhurst)、福弼士(B. Forbes)、伟烈亚力(Alexander Wyie)、丹文(W. Drymmand)、唐廷枢、王荣和、李凤苞、徐寿等八人筹创「格致书院」(Shanghai Polytechaic Institute and Reading Room),是上海第一所科技学院。
格致书院的筹办最早是出于麦都思牧师(Rev. Walter Henry Medhurst)和他儿子麦华陀总领事向来的心愿,当傅兰雅和各董事组织起来的时候,在「山长」(按即院长)一职,他们选定刚由香港返回上海的王韬出任。按王韬在二十年前有长毛状元「通贼」的嫌疑,追缉在案,所以他在香港过着流放的生活,苦不堪言。其后经过丁日昌、马建忠、盛宣怀的说项,亦经李鸿章首肯清洗罪名,以致王韬一八八四年可以返回上海定居,合家团聚,自称各「淞北逸民」。由于王韬早年与麦都思牧师和麦华陀早有深厚的关系,对他的才华赏识备至,因此认为他出任「格致书院」院长最为适合。
傅兰雅亲手所写的毛笔信,虽然不知年份,但所写的「王紫诠仁兄先生」,就是王韬的别名,该信的内容是请王韬「兹照示签字专人走奉,至祈检收,即将该银密封交来人带回」,所以是一封向长毛状王韬的提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