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失落真相(上)
第 1982 期(2002 年 8 月 18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他们与在职人士的心态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后者是尽力求保职位和不断进修考公开试来增强事业基础;然而十多岁的一群是玩计算机里的游戏程序至深夜。再睡至中午,跟着找同学聊天、呆坐在快餐店,直至一位稍具领导力的提议往某处再坐坐,于是一窝峰地又转移漫无目的旅程。
他们害怕返家,因为知道家人没有可能欣赏以上的「旅程」,故无选择地等候凌晨的来临,然后再进行家际ICQ。
你可能同情他们没有了解能力的父母,更因十多岁没有经济能力去投资、又不能申请工作......。
家长们也很易用暑期活动来解决子女的空洞感,于是四、五月便为他们报名学不同的兴趣班,表面看来是以充实的时间表解决空洞的暑假。
富裕的家庭更来一个亲子同乐,乘飞机到别国力求挽回学年内欠缺的沟通机会。
所以一般机构都暂停员工训练,在这个七、八月份,原来是这群小朋友的带动因素。
究竟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十多岁人的需要?
究竟他们又知否自己的需要?
我敢说,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青少年的需要,因为这是一个心灵的问题,不是一个教育范围的问题。
闷、怕重复的内容、没有生命的热诚、欠缺对他人的关心能力、内心有种不知为甚么要做任何事(意义感)......完全占据了青少年的心境。
成年人因为有忙得透不过气的工作和家庭负担,反而较少这种感觉,直至放假、工余、退休、失恋、失业才会再重遇这种复杂感觉。
暑期活动只是部分地转移困扰,但很快又会复来。圣经传道书说要「趁年轻找寻造你的神」正是响应这万千人答不到的心灵问题。
少年人,你需要的是寻根,找寻你生命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