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职人员的装备
第 2153 期(2005 年 11 月 27 日) ◎ 专题
今期专题邀请了三位牧师及两位神学生撰写文章,为要从这几位牧龄不同的神职人员的意见当中,在「神职人员的装备」这课题上,获得一些真知灼见,以帮助众多神学教育工作者丶神职人员和教会在这事工有所参考及反思。五位作者当中,有已退休的牧师,也有资深的牧者,亦有牧会十年以下的,更有正在接受装备的准传道人。他们所看重的各有不同,有人认为要「终身学习」;也有人主张要「识做人」;亦有人以讥讽的手法去提醒我们作主仆人所应有的「专业精神丶表现和操守」。此外,还有人引用他的文章去指出现今神学教育所缺 欠的「贴身导修」和「牧职实习」;更有人很有系统地去分析「装备的需要丶重点和技巧」。相信从他们的真知灼见里面,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领受。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除了神学院和神职人员以外,教会在装备神职人员这事上也是责无旁贷的。教会本身要有良好和整全的培育系统,去栽培和装备每一位信徒,做好神职人员的「职前培训工作」;也要有完善和有效的选召过程,去发掘和挑战合上帝心意的人,走上「神职人员」的路。李鸿标
持续进修
李国权(协基会荣誉监督)
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信徒对教牧期望有增无减的压力下,教牧的职责是艰巨的。为满足信徒的需要,牧者就必须在繁忙的教会事务中寻找空间,更新及重整属灵生命。因此,教牧人员的装备不只限於几年的学习,而是一生的持续进修。
华人教会强调作教牧的先要有从神而来的呼召。笔者很认同这个观念,因牧者的事奉比任何专业人士的工作更为艰辛。若没有神的同工,实难承担事奉。在华人教会中,信徒认为教会是一个大家庭,牧者就是家中的父母亲,需要作出极大的牺牲以满足信徒的身丶心丶灵的需要。但是,随着时代的转变,牧者的工作不复以往的单以「祈祷与传道为事」,在分龄牧养的架构下,教会需要的是专科而非只是全科的牧者,也就是说,以往的四年神学训练只是一个全科的基础训练。笔者肯定的是,牧者的主要任务是讲道丶教导和担任属灵导师(参提後四2)。但随着时代的需要,牧者就需要按教会的需要而修读一些比较专业性 课程,才能达到有效的牧养事奉。
随着神学教育的提升,现代的年轻牧者比较有学识,他所受的神学教育是严格的,所持有的神学学位是专业的象徵。笔者很欣赏他们的学识,但是并不表示他们就能成为符合教会需要的牧者,因为他们还要有另一类的装备,就是「牧者心」。现今社会工作环境压力大,信徒心灵中有着逼切的呼喊:「谁来关心我?」我们若误以为牧者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教会,主持各种礼仪,而忽略人心灵的需要,事奉效果就不理想。虽然事奉是高尚和神圣的呼召,无论得时不得时,都要以传道和教导为念;也要督责人和劝勉人。但更重要的是谦恭地将神的爱,藉着牧者的生命将这分爱彰显出来。摩西是一位很有学识的神仆,但他的成功不是建基於他的学识,而是因着他与神的亲密关系,令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代求者。因此,笔者认为神学训练的目的不单要训练他们精通圣经和神学,更要操练他们成为活出真理,活出爱的牧者,才能有效地牧养教会和影响信徒的生命。
笔者盼望在牧养职事上继续接受进深培育的同工,明白事奉和装备的路,一开始就要回应神给予的时代使命。以赛亚先知在他的蒙召异象中先看见神的荣耀和自己的不洁不配,才听到神的呼召,回应神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神坦白地告诉他,他的事奉是艰巨的,因为他事奉的对像是「心蒙脂油,耳朵发沈,眼睛昏迷」(赛六9-10)。为了神,为了信徒,就是教牧持续进修,接受装备的动 机。
仆人 vs 雇工
梁铭(礼贤会红磡堂荣誉顾问牧师)
被邀请为此专题写稿,一时间难以下笔,一者本人为传道虽有四十年,但在後期的三十五年,却呆在同一个堂会中。颇有井蛙之感,不知外间天大地大,一己之言是否老套,不贴时代;再者本人素厌例牌式丶温吞吞的善言颂语,倒爱作侧面丶背面刺激之言,以兹激发,故容易令人受伤,也惹人讨厌,引来笔战丶舌战。此非所愿也。
一直萦绕脑海的一个问题有关仆人与雇工,此际又浮现心间,灵光一闪,就以「仆人VS雇工」为题。
四十多年前受神学训练的时候,很单纯的认定是「仆人」,不是「雇工」。这也是我辈传道人的豪语。
四十年岁月,看透世情,似乎并不是这麽简单的二分法那样明显。
作「仆人」吗?有时候,上帝似乎有点鞭长莫及,莫奈他何;作「雇工」吗?又不甘於今日一些专业「雇工」精神—严谨丶自律丶敬业丶进取......,那就变成两头不到岸。
时至今日,我倒钦佩商界企业中的「雇工」,特别是一些专业丶精英「雇工」。高质素的要求,与及治事丶律己的精神。令人括目相看。若果我辈「仆人」叫上帝鞭长莫及,又疏於自律丶漠视规律的话,那就连「雇工」的车边也攀不上了。
尝见某些专业「雇工」应徵职位,事前做足功课,诸如公司历史丶业绩丶路线等。对答流畅丶又能带出创见;反观「仆人」应试,态度随便丶无方向感,被问对本教会及本宗派的认识,只会瞠目傻笑为应。
尝见某羊儿精神憔悴,原来压力重重,虽为雇工在公司居要职,无奈业绩丶数字未达指标,数夜无眠,力谋创新冲破困局;反观有「仆人」甚麽三年大计形同虚设,无视业绩丶数字,凭信心让神带领,但神又鞭长莫及,莫奈他何,混混沌沌又一年。
尝见「仆人」在「廿四小时on call」的盾牌後面,时间使用的弹性,颇令羊儿讶异,可以随时接送子女往返学校丶泳班丶琴班丶舞班等,甚而可以车送妻子上班去,随时可以私人性 质对亲友的接机丶送行丶街市丶探候等等。过度弹性,就变得松弛了。这都是羊儿在公司作「雇工」的梦想,高职如经理丶主管也只能偶一为之,所以「仆人」就当格外感恩回报了。
尝见某「雇工」位高权重,因业务出差错,在董事会中,被拍案责骂,丧气之馀,又鼓起勇气,再战江湖,;反观「仆人」却是容易受伤的一族,在差错中招来的评议丶检讨,都可以成为一身伤痕,活像置身狼窝。其实更应抚心自问因由。本人在堂会中也见尽风雨,激气之馀自以为义,以为自己够忍耐丶够包容。凭良心说诚实话,其实羊儿丶长执,长期以来,对我有更多的忍耐丶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看我板面孔丶听我掘秃声调,因我喜怒易形於色丶易变於声也。
......纸短言长,曾笑言有机会在神学院讲它一丶两堂,就更畅所欲言了。尤庆幸者,以上所言事例,只是极少数发生。极大多数的都是又良善丶又忠心的仆人。而这条路,也是我曾经颠簸过的。
学「识」做人
何锦辉(基督教宣道会真道堂牧师)
若说神学生或初出道的传道同工,在侍奉学习上,那些方面需要加紧培训,相信这一句广东话:「要识做人!」可以帮到他们,在服事上,少吃一点苦头,多得一点快乐;而被他们服事的人,定必心存感激,心生敬佩。所谓:「识做人!」,意思是:提醒当事人,明白自己的情况,并要揣摩交往对象的心意和需要,彼此加以体恤配合,使要办的事情能得以顺利进行,最终双方各得好处,达至双赢。
鼓励大家学「识做人」,听起颇属世,彷佛教唆神职人员放下身段,溶入人世的大染缸,去掉你们崇高的使命;「要识做人」之说,似乎叫你去学奉承,就像保罗所提及的世俗小学丶无用小学之类;但你可知道,今天神学生或初出道的传道人,最常被会众批评的是甚麽呢?就是「唔识做人」。会众岂是要神职人员替他们背书包,擦鞋呢?只不过「识做人」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特别是成年人,常以为成年人就应该「识做人」,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
要学「识做人」,不是叫你做「世界仔」,对人说人话,对鬼讲鬼话;而是要学做一个「无伪的人」。意思是:将你正在被真理重生的真实生命,摆在会众面前,让他们知道,虽然你今日仍有不少有待改善的地方;但因着神再造之恩,你已经比起昨日进步,并且已立定心志,让明天的你比今天的你再进一步。当你无需掩饰自己,就能减少会众对你的误解,和不必要及不切实际的期望。做回真实的自己,是「识做人」必有的一步。
「识做人」就是要学做一个「「世顾」的人」,意思是:顾及神交给你服事的世人的感受。不要一成不变,执着所学的一套,或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跟人交往;而是学效保罗,对着甚麽人,就做甚麽人,为要得着他们。保罗明白每一个人都很独特,要服事他们,必需了解他们,按他们可接受的方式,来开始建立关系。「世顾」不是要委屈自己,而是衷心关怀和体恤对方的限制和需要,一如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会使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交流一样自然。当我们放开自己固有的屏障,会众就会感受到你对他们体恤俯就之情。站到被服事的人那边,是「识做人」最具体的表现。
「识做人」就是要学做一个「道德的人」。道家所谓的「道德」,其实是指「得道」。我们要让神的道得着我们,而我们自己也必要得着神的道。一个「得道的人」,就是首先让自己因着接受圣经的教训丶督责丶使自己的生命归正丶教导自己的生命学义,叫属神的生命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这样被你服事的肢体,必能看出你真的「识做人」,因为你已效法最识做人的基督。这样他们不单钦佩你,并且会效法你「识做人」。
培训绝非一蹴即就
吴健晖(建道神学院神学士四年级)
记起参与一次崇拜时,主席为神学生如此祈祷∶「求神保守现正读书的神学生,在学院当中接受全人的装备,以期成为一个品行学识俱佳丶情感理性 兼备丶坚守圣经真理丶紧贴时代脉搏丶为上帝吃苦丶为群羊舍命丶爱神爱人的传道人。」
若真以此「完人」为神学院之装备传道人之目的的话,恐怕没有多少个神学毕业生能符合以上条件。正面而论,这种论调表达出教会对传道人期望之殷切;反之,则反映了教会与神学院对传道人的理解,有着根本的分别。老实说,教会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传道人的期望日益提高,本亦无可厚非,然而,教会确实需要明白一个传道人的生命培养绝非一蹴即就,无论一个神学生如何优秀,亦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战,碰过大大小小的软硬钉子,方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传道人,而这个历练的过程亦不可能在神学院中的短短三数年内能够完成。
故此,在反思「神职人员的装备」前,需要认真面对这两者之间的实际差距,令信徒丶教会长执丶神学生丶甚至神学院本身消除不合理的要求及期望。
论到正题,神职人员的装备当可分为神学研究及教会牧养两方面,两者固然并非彻底对立,然而亦未见得两者如鱼得水。
相信绝大部分的神学生在实习中都会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发现自己身怀绝技丶满腹经纶,面对着千奇百 怪的牧会现实时,不知从何入手,难以将神学理论落实於牧养之上;另一方面,却又发现自己不断被无边无际的牧养工作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及思绪,渐渐失却了神学的内蕴,与老师丶社工甚至辅导者无异,失却了自己牧者的定位。
其中关键的问题是,神学的学术训练与教牧面对的实际困难究竟有多远?两者之间理当如何整合?日前拜读了谢任生牧师〈作个有灵气风骨的牧者〉一文(注一),感受殊深。深信这个时代就是需要一些「知识分子型」的牧者,有着灵气风骨,能够不断自省,知错能改,择善固执。
故此,神学生在学院内的任务最重要的并非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到多少的习惯,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化进驻到个人的生命之中。神学院至少能在以下两方面提供协助∶
(一) 贴身导修
每位神学生的背景丶性格丶呼召皆不尽相同,现时的神学院却多以「罐头式」教授,难以对准每一位神学生的需要。若能建立更亲密的「师徒制」,老师与学生之间近距离地教学,就如耶稣对待祂的门徒一样,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直接对个别学生的直言提醒及教导,神学生的生命即能得到更有方向的培养。
(二) 牧职实习
以笔者所知,许多神学院都是以周末实习的形式安排神学生实习,由於实习教会之分别迥异,而且校方亦难以知悉各神学生在实习教会的表现,同学们只能各自修为,而际遇的好坏则成为决定性 的成败因素。若神学院能安排神学生一年制的全年牧职实习,并於完成後再由神学院的老师作跟进,则令神学生更切实地成长。
(注一)谢任生。〈作个有灵气风骨的牧者〉。《时代论坛》924期,2005-5-12。 神职人员的装备
神职人员的装备
李多好(信义宗神学院道学硕士二年级,淮南市潘集区基督教会)
我们所理解的「神职人员」,是指那些明白上帝呼召,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全职或兼职在教会或福音机构,「专心以祈祷传道?事」的传道人和牧师(徒六4)。而「装备」就是学习或强化职业所需要的水平和职业所需要的生命素质。因这事奉上帝的「神职」毕竟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它不单有表面的工作,还有更深层的属灵意义。它的特殊性 决定了他不但要装备,还要不断的装备。不单是一般的灵命质素,更是不断提升的灵命质素。
一丶装备的需要:
因为「神职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不装备或简单的装备都不能做的更好。这装备就如开车必须领驾驶证一样重要而必须。哪里能给与真正的装备?神学院当然是首选。因为这里有正规的神学丶圣经以及教会管理的教授专家。无论是准备或已经成为专职或兼职的传道人和牧师,都应该受过由浅入深的神学训练。虽然在中国内地和一些没有这样条件的地方,多半是先服事後受训(我自己就是这样),或者终生没有在神学院装备的机会。但在有条件时也应该及时装备。因?这工作不但要有专业学习,还要有生命的经历和生活的见证,才能对神对人无愧(提後二15)。
从实际需要来看,信徒素质在不断提高,信息是在逐渐发达,信徒生命也不断有新的需要,以往学过的课程不少也已经淡忘,如果有条件和机会,怎麽能不装备?如果这样还不装备,那就是另一种的亏损。作为一个好不容易才有进修机会的内地的神学生,看到香港这为好的条件和机会,实在感谢神对香港教会的深恩厚爱。据我所知内地的农村教会,差不多还有百 分之八十多的传道人,是没机会受神学装备的。
二丶装备甚麽?
1丶装备职业水平:
既然要做「神职人员」,当然要会做神职人员应该做的事,例如讲道丶释经丶探访丶主持婚丧礼仪,为社会的公义,为自己的良心,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基层人员谋取利益都是他们的职责范围,都应该得心应手。
讲道又包括讲甚麽?怎样讲?传统是怎麽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系统神学?较全面的教义,学圣经的各个科目为基础,学怎么样实际的应用圣经和神学等。还要学讲道的技巧,明白所处的环境,信徒的层次,心理的状态等学科,否则,神学院就不会有从学士到博士的各种学制了。而且,这些学科无一不是学无止境的。
主说:「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沈在深海里。」(太十八6)。也就是说你不会开车,只是伤了自己或别人的肉体生命,如果你绊倒一个人去不了天国,那可就断送了他肉体和灵魂的双重生命。而且灵魂的是永远的生命,重要到耶稣为此降世受死。我们岂能儿戏?岂能不专门装备?
2丶装备生命素质:
「神职人员」不但知道怎麽做,还必须有相对的生命素质可以做。这比职业水平更重要,因为「神职人员」不是一般的教师,「传道丶授业丶解惑」。它更注重生命的影响;这也不单是「言传身教」这么简单,因为它有许多是超理性 的,例如施行洗礼丶圣餐丶代祷。又如探访,不单只是给人带去心理安慰,更有凭信心的交托与祝福,让上帝在受助的人身上动 工。所以,这个「神职人员」必须自己有经历和对主耶稣权能的信心才行。
在这方面说,这份装备近乎灵修学,是经验,是统绪,是生命对生命的传递与影响。是带人归入主的生命,联於主的身体。它不单是引人加入教会,更是让他们经历基督救赎与赦免的生命,认识到自己与基督是合一的。
「神职人员」其实就是基督的仆人,也就是要服事人,而成为人的仆人。这是要反复强调的。因为人稍有地位,堕落的本性 就容易骄傲;一遇到困难就容易灰心。如果不装备这方面的生命素质,不但是不能更好地工作,甚至更是危险的。
3丶准备奉献的心志:
准备受苦:「神职人员」具有一定的吊诡性,意即在地上做天上的工作,难免有些不被认同或不被理解的事情。而且工作的果效也未必那麽明显,所以,要做「神职人员」,就要如主耶稣对当年要跟从祂的人说:「若有人要跟从,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爱父母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於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为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十六24,十37-38)所以,这个工作,耶稣就是召我们为他受苦(徒九17,十四22),为报答祂的爱而为人死。
也许在香港没有这个威胁,但每一个准备为主工作的,尤其是准备作宣教士的人,都要有这个准备。所以,在装备上要提前告诉大家。
准备降服:学效保罗,「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一20)。「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 般的忍耐」(提後四2)。不能降服,只能做自己的事,绝不能成就神的心意!既是奉献就不属於自己的,既然是要服事主,就绝不能按自己的心意办事。这实在是需要操练渐进的。
三丶怎样装备:
如果明白神的呼召,准备做「神职人员」,就要马上到神学院装备,免得耽误机会。如果已经牧养多年,正感到力不从心,也应该重新装备。因为你已经到油尽灯枯的边缘,趁机加油充电是应当的,否则,会误人累己。
装备也许不在乎学了多少,只在乎你入了门,懂了方法,有了经历,如果想明白更多,自己就可以去找资料研究它。装备可以接触一些过去未涉及的学科,也可以与那些初入神学的师弟妹一起再重温那淡化的异象丶召命;重拾起初蒙召的奉献心志;重寻起初的爱心和信心;重新安静在那呼召与差遣的主前。因为我们神「职」人员,过去特别以忙为忠心的见证,无暇安静,故少有重新得力者,以致愈做愈肤浅;愈讲愈冷淡;愈服事愈淡化异象;愈服事感觉主愈远,让我们在装备中重接与主合一的生命。
我们不能只为装备而装备,装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事神。所以,装备应该是与生命并进的,因为教会和社会有不断的需要;也因为我们一天比一天更接近上帝,应该一天比一天更合神的心意,作的更好。所以说,生命虽有限,装备却无涯。我们可以在装备中服事,也可以在服事中装备。相信许多的「神职人员」都是让服事与装备共融并进的。我们不能因为没有装备而推卸服事的责任,而应该为了服事找机会装备。
不能更好的装备,就难有更好的服事。当然,这装备不单是在神学院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