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杂忆
第 2153 期(2005 年 11 月 27 日) ◎ 人间如话 ◎ 李碧如

初任中文老师,第一个挑战便是训练学生参加校际朗诵节比赛。那时由於年轻,又自恃也有点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并不视为苦差事。
不过,到训练时才发现选拔经验不足,错选了不大适合的同学原来真会事倍功半。理论上,只要口齿清楚,人人都该有能力参加朗诵比赛,但总有些人较适宜参加集诵,另外有些人则可以参加独诵。
慢慢累积经验,我开始明白,声音清亮浑厚甜美的孩子,参加独诵会较优胜,而声音高尖但单薄的则只宜於集诵。另外,神经质的人很易紧张,他们一站出来双手会不自觉地抓住裙边或裤管,这类人要训练他们投入於诵材中颇有困难,最好先让他们参加集诵,在群体中练大了胆才学习独诵,效果会较理想。
有些人天赋一把「靓」声,却没有胆量接受挑战,这类人最是可惜。不过,勉强不来,只能慢慢改变他的观念──朗诵不是作状,声音的高低大小是随着诵材内容需要而变化,并非故意夸张。
儿子小时候曾是上述这类人。他念的小学朗诵气氛薄弱,三两个入选的同学亦少有在其他同学面前示范,於是,人云亦云的,总认为朗诵阴阳怪气的很作状,所以,任我怎样威迫利诱也不肯参加朗诵比赛。让我每年训练学生参赛的满腹经验,对着一把浑厚悦耳的好声音而技痒惋惜。
直到他升读中二,在教会团契尝试担任主席,却因缺乏经验而手震口颤,於是痛下决心,央求为娘训练他参加中诗独诵,结果,第一次便得了个亚军,使他信心大大提升,为他以後的说话能力打下基础。
朗诵,善用了每个人的天赋,是上佳的说话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