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之间

2647 期(2015 年 5 月 17 日) ◎ 爸爸刘言 ◎ 刘国伟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要教导孩子迎接人生种种际遇,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处理逆境固然绝不容易,而学习如何身处顺境,其实亦大有学问。

  这一代中产或以上背景的青少年人,一般都没有经历物质困乏的烦恼,在家长的荫庇底下,很多时由家长出手替代孩子解难,包括很多小学家长,为孩子代做项目报告(project report);孩子被老师责备,有些家长更急於为子女「讨回公道」等等。谁知子女活在家长的保护伞下愈久,他们的解难及抗逆的能力就愈小。

  另一方面,当今有些家长,从上世纪中的以责备及囿限为教导手段的传统家长角色,像钟摆般摆往另一极端:事事称讚、常常奖励、密密庆祝,搅大型生日会不在话下,当子女略有所成,更大事奖赏:到六星级酒店进餐、价值千元万元的电子产品、欧美澳纽旅遊等等。谁知过度讚赏,会引发讚赏的「通胀」及「贬值」,随着滥用奖赏,引发讚赏的边际效用递减,使孩子不懂得珍惜讚赏、奖励和庆祝所带来的愉悦和正能量。

  我想起出埃及记十五至十六章的故事。以色列人讴歌、击鼓、跳舞,正回味於在红海海床走过干地之惊喜历奇,然而亢奋过后,他们在玛拉只能找到苦水,於是就向摩西发怨言,蒙上主怜悯,藉着摩西叫苦水变甜之后,他们来到以琳,在那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树的地土上安营,一时间颇为顺遂惬意;养精蓄锐之后,他们走到汛的旷野,肚子饿了,向摩西、亚伦发怨言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然后上主赐下吗哪和鹌鹑。

  如此这般,以色列人走进了这个反反覆覆、起起跌跌的生命循环当中,在旷野兜兜转转四十年,青春流逝,应许之地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常常身处「时有时无」的生活景况,顺逆交替,也有人对「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切肤感受。我想,首要学习的,是如何在高峰与低潮之间保持心灵安稳,常存感谢,有水有食之时不要过度亢奋,缺水缺粮之际,就定睛於上帝的脸庞,默念祂曾赐予的恩典。

  「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出十六12下)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教会触觉】

【一起走过从前】

【亲密关系】

【传道故事】

【城市心灵】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新闻捕手】

【爸爸刘言】

【牧心世情】

【经典看人生】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