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敬拜—傷健共融的工程》


2686 期(2016 年 2 月 14 日)
◎ 教會觸覺 ◎ 李家娣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無障礙敬拜(No-Barrier Worship)事工,簡稱NBW,由西區福音堂(「西福」)與靈實恩光學校(「恩光」) 聯合協辦的事工,與其說是個事工,倒不如說是個傷健共融,改變人心思的工程更為貼切。 這工程源於發起人關韻韶姊妹的一個信念︰每個人都可以敬拜神。然而,對於殘疾人士要自由敬拜,卻不是理所當然!NBW就是一個嘗試突破障礙,與他們一起到耶穌跟前敬拜的工程。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開始,約二十位弟兄姊妹由西環遠赴九龍東恩光學校,一所專為嚴重殘障人士而設的特殊學校,與十位宿生展開每月兩次NBW初探。東離西有多遠?有愛就有動力突破地域上的障礙。縱使殘障的朋友表面上看似無法以言語表達或參與,義工團隊同樣可以發揮創意,運用不同感官媒介如音樂、燈光、接觸等來引導他們敬拜神。 學生流露燦爛笑容、定睛的眼神、輕輕的握手、甚或是高聲呼喊、手舞足蹈的拍動等都可以表達他們對上主臨在的回應。記得一次與一位急躁嚎哭的智障人士一起時,我只懂用雙手按着對方的雙手,就是這樣,對方赫然變得平靜安穩,我思考神會使用我們的陪伴彰顯衪的臨在。我們用不着要解釋他們回應的內容,單單尊重他們是神家裏寶貴的成員,擁有敬拜主的權利,我們的責任就是陪伴他們到耶穌跟前。

  除了竭力跨越見得到的身體殘障外,還有一些隱形的障礙存在,如人們對殘障朋友能否敬拜的迷思、或如何理性認識神的疑問等,都是教會文化的無形障礙,需要我們致力革新。NBW有別於傳統教會以宣講形式奠定崇拜的中心,卻以大家庭的形式彼此互動的敬拜為中心,讓參加者以身體語言全人投入詩歌敬拜。每位學生及其家人,特別是他們健全的兄弟姊妹,在成長中甚或是被忽略或歧視,他們來到NBW羣體中,各人的需要都呈獻在上主面前,並要被羣體包圍愛護。同樣,義工面對脆弱的生命,也會變得手足無措,困惑如何與他們同行。在互動中,學生及其家人成為羣體的寶貴資源,讓義工明白他們的限制及生活處境。可見,施與受是同時發動,亦帶來互相建立的奇妙。

  接着家庭崇拜之後,就是主日學及家長組。我們的主日學是按學生的身體狀況及恩賜分流︰有些被差遣作接待大使,向訪客展現他們在傷殘中(disability)的能力(ability)、有些則被派在一對一的親子活動中,創造空間引導家長/照顧者經驗愛與被愛的奧妙、其餘的學生就在義工及訪客陪伴下享受被服侍。「心靈茶室」是特別為家長/照顧者而設的空間。當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病患者身上,照顧者的需要就會被忽略。特別當他們貼身照顧時,時刻膽顫心驚,害怕死亡隨時奪走所愛,生命的脆弱與短暫,叫人身心疲累。「心靈茶室」讓他們互相分享支持,一同面對無奈無助,同喜樂同哀傷、同行的奧妙就是一同等候見證神臨在施恩的祝福,一個充滿歡笑與淚水的寶貴時刻!

  NBW羣體成立快要十年了,由最初十多人發展至今超過一百二十人。羣體的發展是在歡樂中孕育長成,有如兒時在公園玩氹氹轉的遊戲,NBW羣體的中心點就是耶穌吩咐我們所要接待的小孩,他們向每位朋友發出溫柔的邀請,進來氹氹轉,一同Merry Go around歡欣敬拜上主。除了西福與恩光學校主要協作的伙伴,我們歡迎共享異象的教會或機構共同參與。就是這樣,不同教會、機構、家長、親友從各地各區定期相約上山朝見神(恩光學校恰巧就是在小山丘之上!),就是懷着這分等待,確信不是孤單,有人在等待,彼此陪伴仰望神。

  NBW不會取代教會角色,相反,是與教會並肩而行。這正是與世界福音會議所奠定《開普敦承諾》 的號召同出一轍︰「我們要讓教會成為接納殘疾人並且平等對待他們的地方,並且與他們並肩站立,抵抗偏見,在更廣泛的社會領域裏支持他們的需要。」NBW 只是一個與殘疾人士同行的形態,背後傳遞「傷健共融」的呼聲︰行公義、好憐憫的行動,讓更多教會,同樣致力關心身邊的殘疾人士。陳曉昇神父給「憐憫」引述一個相當富行動性的定義︰一顆願意的心,進入與他者共同面對其混亂的苦況。陪伴對方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等待及見證上主恩典的臨在。殘疾人士就在你生活咫尺之內,向你發出邀請,你願意進入他的苦況看看嗎?

  李家娣(西區福音堂傳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