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神学
第 2740 期(2017 年 2 月 26 日) ◎ 路德的苹果树 ◎ 张振华
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容下了基督新教各宗各派,宗派数以十计,从宗派分出来的独立教会更是数以百计,在这个大家庭之内,大家都似乎做着相同的事:布道丶栽培丶探病丶扶贫等等,外人有时真的很难明白究竟怎样区分,於是就使用「目测」的方法,看到有些教会的牧师穿礼袍,周刊上写的是礼仪而不是程序,於是就暂且称之为礼仪教会和没有礼仪的教会。另外是有些教会为婴孩洗礼,有些又没有,所以又分类为婴孩洗礼的教会和没有婴孩洗礼的教会。经过一段长时间之後,信徒也因利乘便,介绍自己的教会时也用以上来作区分。其实还有另一个看法可作考量。任何一间教会都是「耶稣基督一个身体」的肢体,肢体自然有独特性,眼耳口鼻手和脚都是肢体,彼此配搭。然而,信义宗教会是一个怎样的肢体呢?现就我所知跟大家分享。大家都知道路德提出的是改革,而不是想取代天主教会,因此,路德没有设立另外一套教义来成立一间新的教会,而是自一五三零年《奥斯堡信条》出现後,才出现具雏形的信义宗教会。《奥斯堡信条》亦只是记下了一五一七至一五三零年短短十三年有关路德和部分改革者的神学理解;只是短短十三年,当然难以遍及所有教理,甚至乎写下来的信条都是非常扼要。因此,信义宗教会主要是根据着这十三年的历程,当中有路德的着作,也有其他改革者对圣经的诠释,再加上《奥斯堡信条》,慢慢的在後来被时间压炼出来。
今天经历了五百年,重新回望,就发觉所有教会在走这条路时都不容易,各自承担着上帝给予他们的召命和负担,而信义宗教会走到今天,又发现到甚麽呢?我们专注的事,并不表示其他教会没有注视,只是我们这个肢体偏向这套神学思考方法。
路德非常强调十架神学,大家都会问,这十架神学是甚麽呢?其实就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件事对我有甚麽关系。但我们不是从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而是从上帝的角度来评说这种关系,这是十架神学最核心的部分。
十架神学要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怎样的上帝,所以我们要问在十字架上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上帝?第一:是一个受苦的上帝;第二:是一个慈爱的上帝;还有第三:是一位忿怒的上帝。十字架上启示了上帝对罪的怒气没有妥协,直到被杀羔羊流血代赎,上帝才会平息对罪的怒气,但在世上没有中保,因着上帝爱世人,最後由上帝的儿子成为中保,受苦丶代赎。以上所说的不是三位上帝,而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将上帝显明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受苦的上帝丶慈爱的上帝和忿怒的上帝。这位上帝不是只坐在高天宝座,只创造了我们就撒手不管,十架上的基督启示上帝有人的感情,有慈爱丶有忿怒,亦会和人一样,有吃苦的感受,这点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知道照顾着我的上帝与我有着同一的感情。其次,我是活在祂的慈爱和忿怒之下,所以我必须感谢和珍惜祂的慈爱,也要警醒,不要犯罪而触动祂的忿怒。最重要的是,就在我吃苦的时候,祂原来也是一样和我一同受苦,我活在祂的慈爱和忿怒之下,祂却与我同受苦难。我们的信仰生活就是从十架上的耶稣基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