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是人生的说明书
第 2740 期(2017 年 2 月 26 日) ◎ 阅读转化生命 ◎ 徐淑贞
从小喜爱阅读,读的内容包罗万象,更常因书中的天马行空而惊喜不已。於是闲暇之时,总是窝在书店或图书馆里想一股脑儿读毕所有的书。高中时随家人安排进入了住宿私校。在这教会学校每晚七点半,舍监太太总会摇着铃催促着所有同学鱼贯步入小礼拜堂聆听讲道。出身於非基督教的家庭,我当时认为讲台的演讲无聊至极,时而打盹时而与旁边同学传字条。偶然的一次,讲员先生请我们翻阅《圣经》的某一页,请大家读出一句经文:「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後,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先生的讲道内容完全记不得了,反倒是《圣经》上的这句话让我打从心里佩服,讲得真好的一句话。只是这段文字读起来像是一个人的演讲内容;这个人是谁?能够演讲得这麽有风格!他又是讲给谁听的呢?这本书的内容剧情是甚麽?发生在甚麽时空背景?於是我翻阅起了手上的《圣经》,由保罗的这句话开始咀嚼思想,顺着往後读,读到十字架的仇敌与日後我们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等等,又让我一头雾水。
这不是号称西方经典文学的《圣经》吗?既然这样一本好书在我手中竟然自己读不懂?怎麽可能?於是讲道後,我抓着一枝笔,在《腓立比书》中寻找保罗的佳句并画线留下自己的阅读纪录,短短四章字字珠玑。於是进而对保罗这个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讲话这麽有说服力与渲染力的他到底是古代作者的虚构人物呢?还是这些书卷是真有其人的历史纪录?於是莫名其妙的,开始期待晚课的讲道,好继续阅读这本很多好句子的《圣经》。
高中青涩时期过後,又是家人安排进入了另一所教会住宿学院,原以为上了大学应该风气较自由,没想到这学校规定每间寝室在晚间由学姊带领小组查经。这简直是逼我心生叛逆;老是在查经时藉故发问唱反调找碴,问些学姊答不出来的问题。甚至在羣体祷告时,故意摇晃椅子发出响声,干扰祷告的同学;直到那学期的冬天。
犹记得那晚夜色渐凉,到了查经时间,学姊端了一盆水搭上一条毛巾进来寝室,说到将依序为室友们洗脚,以此来学习耶稣的样式。没仔细读过四福音的我当然不懂这是讲述耶稣为门徒洗脚的行谊;只觉得不知是哪种奇怪的仪式,心里顿生害怕只想逃离。当那盆水被学姊推到我面前时,短短一分钟不到,我心中兴起了千奇百怪的念头—是否假装肚子痛,逃到洗手间拖到宵禁时间再回寝室?还是当场坚决不配合,让她自觉无趣知难而退?此时突然有个声音出现在脑海:「学姊得罪过你吗?」「你老是想些搞怪点子,不累吗?」「你非得要和这一切过不去吗?」於是转念一想:「就不过是盆水而已,能把我怎麽样了?」顿时双脚已经泡进水盆里了。奇妙的是,水的温暖不但化解了双脚的冰冷,竟然连我整个心都融化了。那晚睡前,我偷偷学样做了祷告,求上帝改变我,心中暗自决定:以後查经时的分享一定不再顶嘴。
竟然每晚的查经成了期待的事;对照自己平时阅读《圣经》的心得,时有中的,总是开心的很;原来这本奇妙的书可以如此阅读来与人分享。於是暗自下定决心要每日读经,甚至每早固定时间就醒来,自己到校园中的安静角落读经;这个读经的喜爱就一直跟着我不曾消失。
渐渐的,我由一个非基督徒的经验,纯粹只是喜欢《圣经》阅读,开始由《腓立比书》顺次往下读,逐行划线纪录,读到以弗所书二章十九至二十节:「这样,你们不再是外人或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上帝家里的人了,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而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又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句话:原来我不须在意自己的原我是甚麽样子,耶稣基督早就为我奠立根基,我可以属神荣美的身分同行,不再是外人了。由於对《圣经》的好奇已被挑起,於是按着兴趣读,翻到每一句都可当人生座右铭的《箴言》,就慢慢的把该书卷读完。读到有兴趣的就继续读,不懂的就跳过。但到了旧约就很惨,除了《创世记》和《出埃及记》的读後拍掌叫好,其他书卷都是後来硬逼自己耐着性子读完的。
甚至许多时候,想到《圣经》上的话语,就会立即提醒自己改变行为;家人与朋友总觉得我不大一样,脾气收敛了,回答柔和了,却又不明白个中的奥妙。遵行《圣经》上的教导竟然改变了我的行为,转化了我的生命;把我从少不更事一意孤行的年轻人,改换成愿意谦卑遵从上帝话语的人。
从我作的第一个祷告到受洗加入教会,经历了十年的追寻;甚而後来进了神学院受造就,处处都是上帝话语的力量支持我往前走,勇敢面对许多现实的困难再一一克服。《圣经》竟然真是人生的说明书,放弃自己与神的角力,顺服遵行这本说明书就少走冤枉路,也不须汲汲营营於自己的方法。这些又哪是其他的书所能带来的改变呢?在我当初带着埋怨挑战学校与学姊时,上帝原来早就为准备了这本《圣经》等着我去探索为我安排的美好计画,祂的意念哪是我们能得知的?直至後来在圣经公会的服事,更是深深相信惟有凡事尽力然後单纯仰望,顺服并交托那位以祂的意念成就万事的上帝。
徐淑贞(香港圣经公会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