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湾同婚释宪案
香港教会回应与预防

2757 期(2017 年 6 月 25 日) ◎ 要闻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五月二十四日,台湾大法官宣布「同婚释宪案」结果,裁判台湾民法排除同性婚姻违宪,要求有关机关在两年内完成修法。香港性文化学会丶明光社及播道会恩福堂社关部已於六月十三日联合举办「台湾大法官同婚释宪的分析及香港教会的回应」讲座作回应。

  香港迦南堂主任牧师关镇威牧师曾於台湾任职国会助理,他认为今次学界及司法界权威人士不理民意,而且有许多政治考量渗在其中,尤像演出一出有剧本的戏。然而,他勉励信徒,主的国不属於世界,基督教价值观也不为世人认同,但仍要坚持到底,「教会现时要做的是强化正常家庭功能的建立与维护,依圣经价值观建立令人羡慕的家庭,如果我们的家庭乏善可陈,无法吸引人也无用。」

  他续指,自结果公布後,拥有最多信徒且过往一直亲政府的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随即表态反对,高雄中会公开发布「反对同婚合法化」声明,台南中会亦接续连署公布联合声明。惟现时全台二十三个县市中,已有十一个县市的户政机关受理同性伴侣注记,截至上月底,有超过二千对同性伴侣办理注记。「虽说是两年内执行,但可能未来三个月已通过,希望他们尽快联署要求公投。」关牧师说,有反对组织希望透过弹劾大法官及院长推翻结果,亦有要求再度释宪,惟他认为最可行的有组织正集合选举人数千分之五,即九万三千九百一十五人的联署,争取全国性公民投票,或可扭转局面。

  学者指判决不公正

  期望参与修法过程

  大会亦安排透过网络电话,与处身美国的台湾思与策国家智库研究院院长郑哲民教授通话,郑教授指是次判决令台湾教会和反同人士感到失望,他认为程序上出现问题,未有公平公正聆听大众和各界专家的意见,只听从总统而妥协。他指,自长老教会推出反同声明後,蔡英文提出条件与他们倾谈,「我们的看法是希望参与修法过程,就内容重新思考。」他亦指有由警察丶消防和军队组织的团体曾邀请反同团体参加抗议游行,他表示暂只考虑以个人身分出席。

  郑教授表示,未来希望从中小学教材中作出预防,重新审视教材,以适当内容替代不适当;而在民众层面则希望让人看见同婚问题所在,如滑坡理论在外国真实存在,加拿大通过人兽交合法化。

  加强对同性恋认识 争取年轻父母支持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关启文教授认为是次判决指向违宪,是缺乏说服力,「立宪时没有想过婚姻可以是同性恋。」他又认为申诉人要求自由,但获得政府承认和福利与「自由」无关,婚姻制度是对某种关系的公共制度性嘉许,并非等同个人的婚姻自由或权利,同性恋者仍然享有一定自由,「平等不是人人一样,而是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他强调同性婚姻议题不仅是回应同性恋者的诉求,更应以儿童福祉为首要考虑。

  明光社总干事蔡志森先生指出,家计会统计发现有超过六成青少年接受同性恋,与上一辈态度不同,教会要面对教内青年未能承传反对同运的危机。惟香港较台湾更有优势,教会学校相对较多,基督教价值观仍为主流,选取教材亦相对谨慎,「能够守得住教育才能守得住将来。」他亦言,若问到年轻人通过同婚包括同性领养和代孕的议题时,支持度则大减,加上经验所得,年轻人为人父母後很多时候会改变想法,他建议教会要争取年轻父母的支持,将议题带「埋身」,「香港人不介意朋友或是别人子女是同性恋,只介意自己子女是同性恋。」

  他续言,同运在香港的发展相对较慢,世界各地的同运霸权可成鉴戒,如衍生逆向歧视等。他认为港府亦未有将同性婚姻放在优先处理上,加上香港未有受中央压力要求立法,令香港仍有时间急起直追。他强调信徒应反对同运,但要关心同性恋人士,「很多时候弟兄姊妹对同性恋只是一知半解,我们应该多做功课了解更多,以致令人觉得我们真正了解而非道听涂说。」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传道故事】

【信仰通识】

【信.道.灵.心】

【城市心灵】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智慧男本 】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记】

【路德的苹果树】

【阅读转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