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性小众羣体
教会须以爱同行
第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要闻
建道神学院信徒领袖培训部已於七月十五丶十七至二十二日,於该院湾仔校园举办「酷爱同行──LGBT处境下的矛盾与反思」课程,其中在「同•不同:堂会同行见证处境谈」公开课堂中,该院基督教教育系讲师潘智刚强调,教会牧养性小众羣体首要是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鼓励其分享挣扎,慢慢转化生命。
基跃生命教会创会传道陈锐泽拥有多年服侍LGBT羣体(女同性恋者丶男同性恋者丶双性恋者丶跨性别人士)的经验,他不讳言开始服侍时,对他们有许多批判和不好的印象,经过多年了解和认识自己内心後,才能慢慢尝试与他们同行。「LGBT的生命可以很脆弱,对他们要有一定的体裇和明白,也要突破一些旧有观念,甚至对爱滋病的看法等。」他表示,任何人在性方面都有机会陷入困境,却又难於启齿,因此教会中最辛苦的是一羣正面对挣扎,但又不敢表露的人,结果他们成了「双面人」,一方面继续在台上事奉,台下便在交友平台找人倾诉。
以爱同行 回应真正需要
他指,部分性小众对教会坦诚分享自己的软弱,却被暂停事奉和停领圣餐,结果造成第二丶三丶四度伤害,教会变相惩罚一些诚实的人。他劝喻牧者:「他们不需要你告诉他错丶行为不符合圣经或不圣洁,当他们面对挣扎时……只想有一个人与他们同行。」
因此,他认为教会首先要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去讨论情欲,牧者不单要认识性小众文化,更要在心理上准备好处理性议题,或寻找同路人一起应对。另外,不同性小众羣体都有独特的情绪特徵,牧者要耐心陪伴他们跨过情欲困境,他分享可以艺术作为媒介处理其问题,如筹办话剧和音乐剧等,过程中让他们感到爱和信任。当与他们建立关系後,再软性地灌输圣经讯息,慢慢令其转化。谈及与LGBT同行,他强调最大的挑战不是安排节目或活动,而是思考如何回应到他们真实的需要,以及如何打破自己心中的框架。
守望代祷 鼓励分享难处
讲座亦播放了个案片段,曾被同性吸引的阿乐(化名)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疑问和困扰,後来在教会坦诚分享,弟兄姊妹第一反应并无觉得他罪大恶极,教会也没有作特别安排,只是团契组员一直守望代祷,从中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无条件的爱。今天他已结婚生子,回想过去,他认为教会须在真理和慈爱中取得平衡,不只传递真理,更要让同志们感受到被接纳,从而经历上帝无条件的爱。
建道神学院基督教教育系讲师潘智刚回应指,「性」一字可分拆分「心」和「生」,「心」代表上帝设立两性认识,彼此建立关系,情感依附;「生」则指生理结构,应符合上帝设计人体器官的原意,须顺性而行,故情感与生理应得到平衡。然而,今天社会却将性分拆为性观念丶性知识丶性行为等不同议题,增加了教会处理和回应的难度,加上教会只侧重以圣经原则讲述性态度和性幻想等范畴,对性经验话题又难於启齿,结果难以深入地延伸教导。
至於教会牧养方面,他以阿乐的个案为例,重申弟兄姊妹的温和反应和爱,是其得着释放其中一个主因。因此他认为,教会处理LGBT议题时,无需将相关人物作「特别治疗」,只需一切如常,让他继续参与正常的团契生活,由认识的弟兄姊妹守望祈祷,鼓励他分享心中的难处,慢慢突破自己。他补充,牧者有责任告知圣经真理,尤其厘清性小众对圣经的误解,同时要求其遵守一些圣经原则,但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情况,调节处理方法,而非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