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与流感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爆发流感疫潮,由五月至今短短两个月多,已有二百三十五人死亡,比二零零三年沙士疫情还要严重。

  特区政府呼吁住在老人院舍的长者,一旦院舍有人染上流感,其他长者立刻食定「特敏福」(Tamiflu);又劝喻家长减少带小孩子到公共地方。因公立医院多已失陷,急症室其门如市,病房入住率早已超过百分之一百,政府需紧急向私院借床位。香港实际上已成为「疫埠」,只是政府掩耳盗铃,不肯宣布而已。

  「特敏福」以前是对抗禽流感的专药,副作用甚大,今日特区政府竟叫未染流感的长者服食,可见政府无计可施,章法大乱。几年前政府购入百万计的流感疫苗,今日这些疫苗亦早已失效,注射过的人照患流感。

  据云今次肆虐香港的流感疫潮,九成属已变种的H3, 其馀是H1和乙型流感。H3具抗药性,致命率高,一旦染上,容易产生并发症(如脑炎),尤其对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及幼童,危险性极大。

  流感大爆发,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和环境生态的问题。流感高危的地点是人口稠密的社区,首推公立医院和老人院舍,其次是「劏房」和纳米细单位。香港人口愈来愈多,但住的面积愈来愈小,加上近年多了屏风楼和高耸入云的巨厦,社区空气极不流通,市民多匿躲在空调的小窝室,触发疫情的机率甚大。

  上世纪六丶七十年代建造的楼宇,即使是廉价的公屋,也多注重环境的舒畅和空气流通。曾任港英年代房屋司的廖本怀先生,任内建了华富邨,他曾这样说:「我不想建造一个石屎森林,而是一个让人生活得快乐和方便的社区⋯⋯在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树。」事实上那个时代建的屋邨,如华富邨丶北角邨丶苏屋邨以及彩虹邨,屋子虽小,但户外都有空间和树木,所以那些日子的人身体较健康,没太多变种的流感。

  流感肆虐,是香港社区生活急剧劣质化的後果。可怜香港几百万人,住在蔽无天日,日夜开着空调的蜗居,出到街上也是废气处处,只得钻入空调的商场,无怪体质愈来愈差,一旦染病就流感上脑,一命呜呼,这又是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要化解又谈何容易?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云彩见证】

【传道故事】

【信.道.灵.心】

【城市心灵】

【家庭牧养】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记】

【路德的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