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志愿做妈妈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家庭牧养 ◎ 王大为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在美国阿肯色州两星期的文化交流,教会安排我们一行十二人分别住在不同会友的家中,每家两人,方便互相照顾。我被安排单独住在一对年长信徒家中,丈夫John在银行界担任主管,将届退休年龄,妻子Valerie专心照顾家庭,他们育有一男一女,儿子婚後移居加州,女儿大学快毕业,与男友相识多年。

  由於儿女皆长大成年,这对中产夫妇难免有「空巢」的感觉,因此特别热情招待我们这些罕见的中国人。他们住的房子很大,走廊墙上贴的尽是他儿子的美术作品,有摄影作品,也有版画,他们一一向我介绍每张作品的创作理念,还有背後的有趣故事。我本身对美术设计甚有兴趣,当然十分欣赏这些独一无二的创作,但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为孩子感到自豪的,不是选读甚麽大学,或者担任甚麽职业,而是为孩子能够发挥天赋志趣而感到欣慰─我觉得这个家庭很特别!

  每天吃完晚饭,家中主人总是特意约我在客厅闲聊,没有特定的话题,但却无所不谈;从中国的法轮功,谈到香港的租金丶澳门的赌业……看来他平时还是蛮关心中国的。有天话题谈及美国教育,我问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後的志愿是甚麽,因为这是中国学生自小到大经常要写的作文题目:「我的志愿」,我猜想答案大概是医生丶护士丶教师之类,或者像哥哥从事艺术界,又或者像爸爸投身银行界……没等我再想像下去,这位做爸爸的很肯定地回答我:「她要做妈妈!」

  他看见我一脸愕然,继续细述女儿如何装备自己成为未来的「专职妈妈」。因为立志「专职」,凡是与家务有关的「学问」,她都愿意去学。所以一有空就跟妈妈学烹饪丶学缝纫,不但自己学,连男友也拉来跟妈妈学,如此这般的谈恋爱方式,我想家长不会担心吧。那天晚上,我看见一对小恋人,女的在妈妈指导下为自己做裙子,男的为自己做衬衣,想像这个未来小家庭一定幸福。除此以外,这位爸爸还告诉我,外表斯文丶皮肤嫩白的女儿嚷着要跟他学使用电钻丶修理马桶,为了要做称职的「专职妈妈」─这就是典型的「家庭教育」呀!

  基本上,教育模式可分为三种:家庭教育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建立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价值标准,发展其个性丶兴趣和爱好等,使他们一生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云彩见证】

【传道故事】

【信.道.灵.心】

【城市心灵】

【家庭牧养】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记】

【路德的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