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路与花生奶油
第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品兰集 ◎ 文兰芳
一个世纪以前,我现在写的这类文字实属不可思议,那时候,中国人全都在之乎者也。一九一七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启动新文学运动。白话文开创新的天地,让我们可以言文合一,今天看固然是历史潮流所向,但当时也是经过无数前人争取耕耘的。就举一个例,一九二七年鲁迅来香港演讲,题目是〈无声的中国〉,说的就是要提倡白话文,否则中国只会无声。同一时期翻译亦大盛,因为要引进新思想,开拓新眼界。今天大学有翻译专科,说明其中学问大矣。翻译之路亦是漫长漫长走过来。当年坐大学课堂时,得闻二三十年代的翻译大笑话,其中一个就是把Milky Way译为牛奶路,我们这些自少接触英语的一代,当然哈哈大笑。後来才知道是出於当时有名的文化人。这个谬误,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真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其实原译者两年後已作出了修正,把有关篇章重译,Milky Way则译为天河,可是後来者却是一口咬住他的错处讪笑。
翻译是很难的,因为文化的差异全面蕴含在语言中,不认识有关国家的人民的历史和生活,即使每个字译对了,也还是错。我看内地某出版社翻译的《花生漫画》,有时气不打一处来,就是因为错得离奇。比如说,peanut butter译为花生奶油,那家伙真是连字典都不查,也没有生活常识,难道芝麻酱你会叫它芝麻奶油不成?更不要指望他们知道seven-minute frosting是做蛋糕糖霜的方法,因为他们已译成「冰冻七分钟的安琪儿蛋糕」。可这是二十一世纪啊,查字典查资料比新文学运动时期相差银河那麽远。如此惫懒,只可说脸皮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