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基督的爱激励我们!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云彩见证 ◎ 王子砚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想到上主的呼召,相信在我认识祂之前,祂已深知我。我生长在内地一个普通的无神论家庭,父母因为政治潮流的裹挟,错过了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他们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我尽可能得到多些学习的机会,以致有更开阔的眼界和对人生更深的洞见。因着他们的鼓励,我从小就对探求宇宙的真相丶追寻世界的本质,心存浓厚兴趣。在国内成长和求学的过程当中,有几个方面特别吸引我:首先就是自然科学。我从小深深被其中呈现出的万象之美所折服,也为那些不懈努力丶孜孜以求的科学家们的精神所感动——後来自己在大学毕业後也踏上了物理学研究的道路。然而也见到,宇宙的宏伟反衬出人的渺小甚至卑微,而自然科学本身研究方法——那种严苛乃至於抽离丶冷漠的思路,又无法给人带来生命的温情。因此,内心一直在暗暗挣扎,这是不是我一生要走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另一个我深深热爱的方向,是中国的古典文化与文学。因父母从事戏曲工作,我幼年就有机会接受一些熏陶,随着年龄增长,点滴积累,发现中国文化的确积淀了世代先贤们对於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丶凝结了他们种种情感丶情结与情怀。人生的际遇愈丰富,愈可以在古人那里找到更多共鸣,从他们留下的遗产中得着滋养——然而,对於一些最终极的人生问题,仿佛仍然没有答案。特别由父母的坎坷经历中,听闻许多人心丑陋与黑暗的事情,因此我从小对於人性,有一种悲观的态度——而一旦发现,自己内心也不例外地拥有这些阴暗面时,更觉得无可奈何,没有出路!

  待读大学的时候,有幸来到香港,这里开阔的视野,自由的气氛,令我受益匪浅,但与此同时,得知更沈重的真相丶更纷繁的资讯,也让心里觉得无所适从。加上身在他乡的漂泊感,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的消沈。在痛苦和迷茫的时候,天父领我回到了衪的家。当时经人介绍,我怀着满腹狐疑,参加了港大的一个普通话学生团契活动,第一次见到商学院张介教授夫妇,他们对我们这些港漂学生,无论生活丶学业,都关心备至;逢年过节,还开放家庭特意接待我们这些学生。周日和他们一起去香港圣经教会崇拜,这个羣体让我认识到一个与先前印象完全不同的基督教的面貌。在一次退修会中,自己也决志信主。

  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後,在教会里慢慢成长,有机会见到戴绍曾牧师。让我十分敬佩的是,他作为外国人,竟然对中国这片土地和族羣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怀与真挚的认同,他们几代人在内地事奉,也历经世态炎凉丶人情冷暖,却仍然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与一份历久弥新丶超越种族国籍乃至时代的爱。他自己的话说:「原来是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他的见证,带给我一份极深的医治——也是上帝的一个邀请:跟随主耶稣的脚踪,在仇恨之处播下爱,在忧伤之处带来安慰,在疑惑之处播下信心,让基督成为生命一道桥梁,「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叫两下和睦。如此,自己继续寻求丶明确心志,在教会的支持鼓励下,走上全时间服侍的道路。这期间,父母也在一次来香港探望我的时候信了主,并全力支持我的寻求,这对我而言是莫大的支持。

  两年的学习中,为中国神学研究院「植根香港,委身中国」的襟抱所深深触动,特别对江丕盛教授倡议的「信仰寻求理解丶信仰寻求行动丶信仰寻求对话」三个神学的向度,觉得深有共鸣;信主前行过的「弯路」,如今看来,未必是白白枉费:面对几十年独尊科技的现代中国社会,如何保全近代先驱以科学求真的心志,而不使之成为自我尊崇的偶像;亦不令科技成为满足贪婪的工具,而得以回归上帝的托付,管理祂所创万物的使命。进一步地,面对今日香港,如何在纷繁的时局中重寻个人与羣体的身分和异象;在对话中彼此同行,沧海横流中,让耶稣基督福音的真光照亮过去与前路;在每日的生活中,活出属天的盼望——相信这是许多当前时代香港丶内地和普世华人信徒面对真实具体的挣扎,这也是我心中牧养的负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走上这条路,深深感到自己的局限与不配。惟祈求创始成终的上主,继续垂怜丶恩顾丶引领丶偕行。

  王子砚(中国神学研究院)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云彩见证】

【传道故事】

【信.道.灵.心】

【城市心灵】

【家庭牧养】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记】

【路德的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