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丶感言
第 2762 期(2017 年 7 月 30 日) ◎ 云彩见证 ◎ 黎珺瑜
神学院举办的献身丶献心营,其中不乏为参加者分辨呼召的讲座,可见神学教育机构对「呼召」的重视。同样,当教会弟兄姊妹有意报读神学课程时,也会很执着於厘清到底自己是「有」还是「没有」上帝的呼召,以及是否得着教会的支持,才敢递交报名表格。回想当初有意报读神学的时候,曾为此踌躇,因当时认为报读的意念乃是出於对神学知识的好奇。数位牧者却以中世纪神学家安瑟伦(Anselm)的名句「信仰寻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作鼓励。笔者则是在开展神学学习的过程中,才能逐渐认清上帝在人生中的美意,慢慢觉醒到作为门徒的使命,也珍惜每一个生命都是上帝编写的独特故事。笔者有幸能在此分享点滴,实乃上帝恩手的带领。
笔者出生於非基督教家庭,作为家中独女,家中管教甚严,而战乱的历史也在上一代遗留下沟通的缺口。凭着上帝恩典,在电脑派位的安排下入读天主教传统名校,无知的小孩才认识有天上的父亲,却也因着非教徒的背景而无法参与当中的宗教活动。自此,小孩常常以简单的经文作祈祷,天上的父也没有离弃这小孩,倒藉着不同老师赐下语言与各样知识的基础,并在小孩独处之时,单单与小孩同在。
初中时期,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始接触人性的阴暗面。记得一位资深英语老师曾笑言:「你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困难与风浪当中,仍不乏上帝的光照;及後会考时期,必修的宗教科让笔者有系统地认识耶稣基督的福音,每一节课的期待,成为了拼命苦读生活中的甘泉。当时虽表面仍是非教友的身分,内心却早已被福音带来的那份自由所牵引。与此同时,当时一出电影《有你终生美丽》(A Beautiful Mind)引发了笔者对身丶心丶灵医治的探索与迷思,并在家人的影响下,朝医学之路迈进。
播种及萌芽
然而,却是在开展了大学生活之後,才开始认识及参与不同的信仰羣体。藉着大学团契,开始接触到不同宗派的神学背景,并种下探索追求的种籽。在为固有信念带来挑战的同时,体会到不同立场之间的张力,也从中经历到圣灵的临在。而大学第二年被诊断出有甲状腺癌,更令人看破生命的无常。多元环境的冲击与人生的起伏成为历练生命的火窑,而手术後医生宣告肿瘤为良性,不同人自有不同的理解。上帝是拆毁与建造的主,有着上帝的同行,本来就是生命最大的奇迹。
科技虽发展迅速,医生作为身体的治疗者,或有助延长肉身在地的生命,但综观历史,人与人之间的纷争与撕裂从未消失过。天父创造万物,本是一个多元中能和平共处的世界,但自从始祖堕落,罪恶进入世界,人类忘记了上帝才是万有之源及终极归宿,不论是变迁中的社会,或是旅途中的教会,都从多元崩坏至撕裂。耶稣基督也是出生於动荡的世代,但祂没有推翻政权,只凭自己的权柄释放受欺压的人,本着天父的大爱接纳及医治失丧者。基督愿意进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改变人心,从内在的更新而带出全新的时代局面。真正的医治,是生命转化,这不是来自药物,也不是源於治疗理论,而是上帝亲自的介入,引领人藉着恩典超越罪性的限制,恢复祂在创造之时已赋予人的上帝形象。
转化与更新
记得早在十多年前,笔者在一次祈祷中探索人生的方向,心中涌现一句:“For the salvation of souls” (译:为要拯救灵魂)。当时不以为意,或只着眼在医院工作的前路。原来在不知不觉间,上帝经已引领笔者前往修读神学的过程作预备。在理性上追求神学知识的同时,祂已在这学习旅途中计画了生命的转化及更新。相比知识的增长,神学训练更是人生经验的木人巷,上帝赐给祂用人的考验,远超於成绩的高下,而是在众多考验中,是否还能信靠那创造天地的父,是否仍然相信主说「我的恩典够你用」。只有基督才是灵魂的拯救者,但祂带领门徒经历内在的转化,差遣门徒进入世界当中,在教会里丶职场上丶社会或人生种种挑战中,不随波逐流,用生命影响生命,以爱薪火相传。
要是当初执着呼召的确据,就不会学习到神学思想世界的丰富;要是当初没有作全时间修读的尝试,就结不出拆毁再建造的成果;要是当初没有选择牧职的课程,就不会觉醒及肯定上帝赋予的价值与使命。当人尚未认识上帝,祂已经把祂的计画放在每⼀个生命当中;上帝在人发掘自己的价值及意义之前,祂就凭我们内潜的价值和意义来召叫我们,把祂的计画的种籽放在我们的生命里。神学生活有同学的支持同行,有牧长及老师的鼓励,这些都是看似汹涛的风浪背後,伴随而来是耶稣的恩典与祝福。各人有不同的道路,在强调审慎分辨的主流下,笔者只是感恩,没有被抹煞了另类的可能。
要如鹰展翅上腾,就必需把眼目单单注视独一的真神,要超越撕裂的困局,则必须超越眼前动荡,聚焦於本质是爱的上帝之上。祂所期望的回应,也不是甚麽功绩条件,而是单单要我们转向祂,接受祂的爱,愿意与祂同工同行。当我们愿意让上帝从细微的事上与我们同在,在我们的生命上作工,我们就实践了祂赋予给我们的价值,活出祂创世时为我们预备的生命,并且活得更丰盛,好实践祂召叫之仆人的使命。
黎珺瑜(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