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第 2768 期(2017 年 9 月 10 日) ◎ 路德的苹果树 ◎ 张振华
香港的教会在创会时期,十居其九都没有一套持续发展的蓝图,只是见一步行一步,在当时的社会情况来说,这是合宜的。而亦因为如此,大部分在过去建立的教会典章和指引都比较简单和处境化。这是有好处的,优点就是灵活有弹性,并且可容性高,只要不是犯了大恶,基本上都是相安无事的。但我们也要知道,规章其实也是塑造着人的性格和工作习惯,当我们长期活在一个不作改变的章程之下,慢慢地就活在那个规章的氛围之内。任何事情如果不革新,某些美好的元素就会慢慢变质,再加上人性的自我,渐渐就生出许多流弊。要论到改革,就是要先分析当下我们活在一个怎样的氛围,这个氛围的某些部分对未来发展有哪些不好的影响,要改革就要从这里开始。过往的时日,造就了我们无数的各自为政,而这就是我们今天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关节,各自为政在当时是好的,但要继续发展,行得通吗?香港的基督教会,除了几个百年宗派,其馀的绝大部分都不是以整套规画来立会的,大都是按领受去分享丶集齐奉献丶招聘教牧,跟着自立为地区堂点,有的迅速成长,继续发扬光大,有些未能做好而完结。大部分都力战挣扎,最後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馀,很快就做到一个自给自足的局面,但又未能有更大的突破,於是五年丶十年丶廿年过去了,渐渐地由创堂到五十周年,可惜都没有太大增长,有的蒙主宠召,有的新生婴孩。如是者,一代过去,一代又来,整个传教事业都是温温和和,少年子弟江湖老,一眨眼已是数十寒暑了。
在实情而言,能做到这个情况也是很好的工作,只是我们不是活在一个停顿的香港之中。世界不断变化,同工会息劳丶长执会退休丶新一代会出国留学而移民他乡丶弟兄姊妹会失业;新生婴孩可能需要特别照顾,留在香港的信二代丶信三代也可能对信仰和参与教会冷冷淡淡,以上所说的也陆陆续续发生,真的不需要一次过发生,只要每年多一两对夫妇或青年人有以上的情况,教会的气氛就难以支持,这就是大部分堂会所面对的挑战。当下,我们就会探讨怎样培育青年人丶接班人丶教牧需要怎样努力再努力,但我们发现原来从开基立业之时,我们的DNA就是以各自为政来驱动的。即是说,一切的视野丶论点丶创意和改变,都局限於堂会的布局之内,是以一个堂点之力应对所有的挑战,无论是道德的丶政治的丶制度的丶处人处事的;甚至办学丶社会扶贫丶医院布道丶宣教等等,大都以教牧个人围在他身边的一班热心的弟兄姊妹作为一个核心来论述。在香港这个地方,这种概念和做法是不是适切?可否有持续改革的空间?
我们的视野不应只集中於堂点本位,即使要牧养好一个堂点,也不能单以堂会本位来作基准。过往这种做法可能行得通,但到了今天,我们也要从一个较广阔,较整全的视野作本位,这样对堂会的长远发展有真正的助益。我们的会友在这二丶三十年间,在学校所学到的科技知识,在职场所应用的方法论,全都不是自己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一定是从较宏观的角度来看事情,建立更广阔的事工网络平台以学习更多更好的事物,堂会与堂会之间的联系,堂会与总会的联系,教会与教会之间丶宗派与宗派之间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双手,六十年之後可能仍然只是一双手,只有与双脚丶眼耳口鼻打个照面,你才知道你是一个身体中的一双手,意义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