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教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
 鼓勵探索發展空間肯定青年在世價值


2746 期(2017 年 4 月 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建道神學院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已於三月二十七日,假旺角浸信會舉辦「第五屆教會青少年事工高峰會」,主題為「Connect」,從多方面探討如何真正與青少年結連,吸引約二百位青少年牧者及工作者出席。

  提供機會 助年輕人探索前路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陳寶安博士引用學者Donald Super的理論,指零至十四歲兒童已需要職涯發展,因為職涯不只是工作,也是生命的開始。她指,建立需求和幻想是十四歲以下兒童的主要特質,隨着年齡上升,應鼓勵他們發展其能力和興趣。至於十五至二十四歲為探索期,青少年在學校、休閒活動和各式工種體驗中,進行自我檢討、角色扮演和職業探索。角色扮演方面,她建議青少年可在教會參與不同事奉崗位。她又分享自己從前害怕演講,但嘗試多在青少年團契中分享後,慢慢便克服了心理障礙。另外教會亦是一個平台,讓不同職業者分享經歷,年輕人便可從中了解不同行業的特性。

  陳博士進一步解釋,二十二至二十四歲的青少年開始認清自己的興趣和志願,他們需要學習開創更多機會,並持續探索發展空間,因此如有青少年導師同行,將有助他們成長。惟她強調,青少年工作者必須每天靈修與主結連,才能以主愛和謙卑的心,與青少年同行。「不論做甚麼事工也好,要有時間回到上帝話語中,因衪的話語總是排在第一位。」此外,她又指應容讓年輕人作決定並承擔後果,學習在軟弱跌倒時成長,並提醒同工在輔導過程中,可能因得到年輕人愛戴而自我感覺良好,但切記不要變成他們的「偶像」或主人。

  真誠對話 從關係中建立生命

  突破事工發展總監梁柏堅認為,青少年拒絕虛偽,如成年人能說話真誠,言談內容有日常生活的元素,他們便覺得對方明白自己的人生。然而,不少人以為表面連結就等於真正連結,又或青少年因社會狀況或其他原因,不願將心底話向成年人表達。「法利賽人表面上好多宗教虔誠,但裏面的真實是粉飾的墳墓,所以我們要求真,如果今日要connect,我們想看到年輕人真實的一面。」他續言,青少年在不同成長階段會問「我是誰?」,即人生在世的位置、生命價值和獨特之處,如能與他們生命中這些追求對話,則會有更多真實結連。

  他以青少年在聚會中玩手機為例,指原因可能是講員不自覺給予他們壓力,當談及尖銳的信仰問題或勾起某些回憶,他們不想在講員面前敞開心扉,便選擇玩手機逃避。「在他們眼中,手機是叮噹的隨意門,當刻在你面前離開去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所以,他指不應用禁制方式去處理沈迷問題,而是重新給予年輕人一個「Connection」,當有人與他們連結,便會減少使用「隨意門」,回到現實。因此,他認為青少年求問「我是誰?」,答案應從關係中尋找,「當他們在關係中找到自己能夠貢獻之處,成為別人的祝福幫助,就會看到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所以青少年牧者應肯定年輕人在世的價值,幫助他們從關係中建立自己。

  此外,基督教迦南堂堂主任鄭家輝牧師則分享「社關參與連結」,他指教會一直積極參與社關事工,例如探訪劏房戶、基層兒童、長者和青少年,建議探訪活動可安排在崇拜後進行,方便更多教友參加。惟他強調各人心志均有不同,不可強迫弟兄姊妹參與相關事工,但自己會身體力行作榜樣。他補充,教會參與社關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可透過活動傳福音,轉化服務對象認識上帝,甚至成為門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