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打老道50号
第 2853 期(2019 年 4 月 28 日) ◎ 九龙半岛赏教堂 ◎ 区伯平
在满清皇朝的後期岁月,有三个德国差会到来中华大地传道。其中的Basel Mission(巴色传道会)建立了「崇真会」,Barmen Mission (巴勉传道会)建立了「礼贤会」,Berlin Mission(巴陵差会)建立了「信义会」。这三个德国传道会的音译中文名称,恰巧构成德国「三巴」差会,并且建立了三个宗派,成为佳话。
巴色会(崇真会)和巴勉会(礼贤会)都聚焦在广东传道;这里邻近香港,因此在一百多年之前,崇真会及礼贤会已经立足香港,建立堂会。巴陵会(信义会)主要在内陆华中地区传道,因此一直未有在香港建立堂会。後来有更多来自其他国家的信义宗差会在中国传道;不过她们都心怀内地,同样的未有在香港建立堂会,这情况一直维持至一九四九年之後。
在这一年,中国政治形势遽变,所有外籍宣教者必须撤离。信义宗的宣教者无奈地撤退到香港来,思量差会及事奉的前路。他们目睹同样由内地来到香港的大量难民,於是决定成立「信义会国语联合礼拜堂」,牧养这些操国语的难民。教会在一九五零年的第一日开始聚会,这是信义会在香港的第一间堂会,也是「信义会真理堂」的前身。
站在窝打老道信义会真理堂之前,也许大众都会欣赏以至赞叹这所教堂的建筑特式,却很难想像教会「近乎悲情」的开始丶「似乎偶然」的开始丶「显然卑微」的开始。谁晓得那却是「诚然信靠」的开始丶「诚然服侍」的开始。教堂在一九六二年落成,旁边还有「信义楼」,是「香港信义会」和「道声出版社」的总办事处。加上山坡上的「信义中学」,这里实际是一处福音见证的复合体。
信义会真理堂的设计,令人津津乐道。正面入口处的大小「拱门」,其实是波浪;因为整个大礼堂有如覆转的「挪亚方舟」,而礼堂顶部的梁就是方舟船底的骨架。覆转的方舟表达上主不再用洪水灭世的救恩;每当进入教堂就是进入恩典。
区伯平(撰述,绘图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