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霍华思想经历
回应基督爱的呼唤

2873 期(2019 年 9 月 15 日) ◎ 要闻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福戏网络已於八月二十日假循道衞理联合教会香港堂主办「历史的潘霍华丶现代的潘霍华」讲座,不同牧者及学者从潘霍华思想中,一同反思教会及信徒的社会责任,并分享对今天社会状况的启迪。

  香港神学院神学及伦理学副教授邓瑞强博士开宗明义指,潘霍华的思想中将上帝与现实世界相提并论,因此常处於上帝与现实丶教会与社会丶义与罪的张力中。他又解释潘霍华的名言:「当基督呼召一个人,就是邀请他来赴死」,即信徒被耶稣呼召而跟随祂,甚至像祂一样为人牺牲,正好反映信仰并非规条或律则,而单单跟随基督而行,可见信仰与行动无法分割。

  纳粹德国时期,教会被定性为只处理灵魂得救的事情,却不评论国家体制或政治社会事件,国家则以现实主义原则治国,因此教会与世俗当时完全分开。「结果,纳粹教会完全可只满足内部的灵魂得救,外部则支持国家极端主义民族发展。」邓瑞强博士表示潘霍华正是在这处境下,强调基督有神人二性的特质,因此教会需同时面对上帝和世界,如太「离地」便难以跟随基督,故上帝领域与世界领域应结合在一起,教会与社会事务亦不能分割。

  他进一步指出,信耶稣就是参与世界的建造,聆听并回应上帝的呼声,而基督道成肉身,其呼声必然不会离开社会现实,将在尘世处境下向人发出呼唤。然而,现实中如何辨识基督的呼唤?他举例,每人在社会各领域上均有不同位份和责任,如关心和照顾邻舍的需要丶为人父母要在家中尽力养育儿女,「子女肚饿已代表基督对你呼唤,要尽责牺牲时间给予他食物。」

  他重申,潘霍华并无将教会和社会分割成不同领域,相反是互相呼应,「政府有责任应对教会呼唤,教会也不能孤芳自赏,要应对政府呼唤……最後变成基督在人类具体处境下对信徒的呼唤。」他举例,每人都拥有基督的形象,所以教会对社羣的呼唤是爱邻舍丶仇敌和维护人的尊严;同样地,无论政府执法人员或市民也要紧守爱邻舍和仇敌的原则,以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执法或表达诉求,维护对方尊严,在行动上回应基督的呼唤。他强调,行动过程中要紧记基督是主,祂呼唤人跟随祂,所以信徒必须放下自己的想法,并学像基督一样有为他人而活的精神。

  基督教丰盛生命堂荣誉会牧陈恩明牧师指,纳粹德国时期教会分了两派,一派是拥护希特拉和纳粹政权的「德国教会」,另一派是潘霍华主导的「认信教会」──主张信徒要批判极权和欺压犹太人的行为,当时的局面与今天本港教会处境略有相同。他又引述潘霍华所言:「当一个人若企图将至高的权柄加在自己身上,那麽这至高权柄必然将那人压碎。」指出上帝才是终末权威,吁信徒不用惧怕地上权势,因为上帝必会为人伸冤。

  福戏网络将於本月十九日举办《潘霍华的情书》舞台剧,福戏网络主席潘锦华指戏剧重演生活,故研究潘霍华未必要看他对信徒生命的影响,而是从他的经历中,察看上帝如何逐步引领。他盼望观众能在剧中了解潘霍华的生命,更期望能找到彼此共同的经历,反思生活上的抉择。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联会新会堂巡礼】

【E疗行传】

【九龙半岛赏教堂】

【城市心灵】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