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心

2934 期(2020 年 11 月 15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早前观看港产电影「麦路人」,其中一个片段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电影中一位䁥称「等伯」的长者,是位退休消防员,因太太在家中堕楼轻生,而自己当时无法阻止,为此感到十分内疚,精神因而大受打击,自此每晚独坐麦当劳餐厅一角,多买一杯饮品,说是在等候太太。电影中这一幕,是有一晚因餐厅要进行大清洁,店员无奈要请「等伯」暂时离开。

  「等伯」大哭大閙,说太太很快会回来,坚持不肯离开,身旁多位「麦路人」即刻趋前安抚他,男主角郭富城(本身也是一位无家可归者)紧紧拥抱着「等伯」,对他轻声的说:「不用怕,今晚我们会陪着你。」

  面对贫穷人和置身苦难的人,我们(包括教会)能够做的委实不多,惟有挺身而出去「陪伴」徬徨无依者,与他们同行,原来就是最好的服侍。

  其实不要轻视这份出自怜悯和同理心的「陪伴」,这看似微小,却能带来极大的力量。

  怜悯心在历史中与人类产生共鸣,也带来许多改变。例如基督教贵格会的监狱改革家伊莉莎白·佛莱(Elizabeth Fry 1780-1845)丶护士之母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以至远道由挪威经中国内地再到香港的司务道教士,她们都因着爱人之心,让慈悲的心怀成为务实有效。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教会触觉】

【城市心灵】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教学抗逆】

【旅游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园】

【画出深情】

【福传中华踏脚石】

【译经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