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物我—流动的我

2987 期(2021 年 11 月 21 日) ◎ 生命教育 ◎ 龚立人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天人物我的我关乎对自身的理解。华人社会习惯以「身心社灵」和「德智体羣美」来认识我。前者没有讲智性和道德,後者没有讲灵性和情绪。就此,我想补充对我的认识的一些观察,即我是一个流动的我。

  第一,流动的我是我在事件中。流动不只是因事件的变化,而是我也因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我不是想像中的固定,反而在事件中,我不断重构和重组,从而一个新我不断出现。当习惯批评别人「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时,批评者似乎将人固定化,将人停在某一点上,但事实从不是如此,也不应如此。类似的观点也反映在「保持初心」的论述上,但「初心」是指保持第一次接触事件经验的经验(beginner’s mind),不是原初经验( original mind)。我不反对原初,但当原初否定流动,它就凝结了。流动的我可以变得好或变得差,但这无碍人的流动性。

  第二,我是在事件中关乎回忆。虽然生活事件不断推我向前,放下旧日的我,但回忆使我在不断新事件中仍认识我,因为回忆保存了我,也建构了我。回忆包括事件的事实和我选择回忆甚麽和如何记忆。前者是相对地客观,後者是相对地主观。我需要客观和主观,客观助我反思主观,主观拒绝我被客体化。基督徒常讲的「忘记背後,努力面前」,某方面说对了,即我们不应受回忆限制我们,但这不应被解释为消灭和否定回忆,因为回忆是我的历史。没有回忆,我没有基础参与当下的事件。

  第三,我在事件中是我在其中的责任。我不是一个旁观者,也不是无奈地在事件中。不论我是否被抛在事件中,我在事件中反问我的角色丶我的责任丶我的回应。执笔时,渔农署正计画定期捕捉野猪,并人道毁灭。身在这事件中的我有甚麽角色丶责任和回应。我让事件在我身旁溜过还是我要参与决定事件的流向?我明白我们不可能参与每一事件,但我可以问:为何我会参与某事件,不参与某事件。我的参与选择说出我是谁。

  在事件中的我说出人的动态丶互动性和责任。或许,长大的一个指标就是愈认识在事件中的我。下期再谈天人物我—我与传统。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教会触觉】

【咀嚼圣经】

【城市心灵】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牧心世情】

【环回新界赏教堂】

【生命教育】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连载小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