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差不多九年前,由於我所事奉的教會在澳門成立佈道所,並且由我負責督導在澳門的同工工作,所以每月都會有一兩個主日前往澳門證道。第一次往澳門主領聚會的經歷仍深深留在腦海中。主日下午前往證道,下午六時左右便可離澳返港,但是回港船票的時間是零晨一時(已是一星期前訂下的船票,較早的船期已由澳門賭博公司包起)。有教友教我早一點到碼頭排隊,如有些船仍有空位,或許可以早一點回港。到達碼頭後,等候的人龍已排了很長,結果也只有與其他人一樣排隊。排隊的人常常談及願意使些少茶錢給掌閘的人,便毋須排隊,我也看見一些人手拿著錢與掌閘的人,便立刻可以登船了。只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不願意,結果等了好幾個小時,到晚上十時半左右才上船離開澳門。可見澳門的賭風及貪污之風氣甚盛。近年來聽到澳門槍擊事件,治安敗壞,基本上是存在問題的表徵。
教會在澳門成立佈道所,宣教工作實不易為,除了不少澳門人的生活與賭博連上關係,加上迷信的心理,不大願意接納基督教外,澳門有不少新移民,他們連字也不懂得不多。香港教會那種中產和知識階層的模式並不合用。對於這群新移民,除了向他們傳講耶穌外,更要關顧他們生活所需,如子女的教育等。所以教會除了設立佈道所,還需提供社區服務。我所事奉的教會,每年在這裡所付出的經費也相當龐大。曾有教友提出質疑,付出這麼多經費,但當地信徒的增長仍然很慢,那值得麼?
十六世紀時,傳教士范禮安本想進入中國傳教,但他只能到達澳門。他對著中國說:「石頭,石頭,你何時才打開呢?」經過多個世紀,中國之門已被打開。今日我想這句說話也可用於澳門,雖然澳門人對信仰好像石頭那麼頑固。但我深信這塊石頭已被打開,只是仍需更大的力量,才能打得更開。由於澳門有不少新移民,這也是打開向由國內人士傳福音一扇重要門戶。所以讓我們繼續為澳門的福音工作祈禱,樂意服事他們的需要,也為澳門的前途禱告。
寫到這裡,想起香港人「自己上了巴士,便拒絕他人上車」那種自保的心態。作為基督徒的,常常談及向中國大陸傳福音。但究竟這只是口號還是心願和行動呢?我們有否願意與新移民分享我們的財富,分享我們所領受福音的好處?所以為澳門祈禱時,也願我們為自己多祈禱,求主打開我們的石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