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報章上,常常看到學生自殺的消息。每一次閱報讀到這種消息時,都令我感到很不舒服和難過。我自己也是一名家長,所以很能體會那些失去心愛子女的父母之悲痛心情。
這些自殺的學生,有中學生,也有成績優秀的大學生,他們自殺的動機各有各的理由,但是最終都是採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以一死來控訴命運對他們的不公平。
不過,留下來的卻是令家人、親友、同學和社會人士的悲傷難過。正如一位自殺同學的母親事後稱,她感到很心痛,社會和家人栽培死者,死者讀書成績又好,珍惜小貓,卻不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
我不知道自殺同學輕生的實際原因,但是我一直在思想一個問題:為甚麼我們這一代的學生的生命是這麼脆弱,經不起人生中的一些波折和挑戰?是個人的問題?家庭的問題?教育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
我們生活在一個富裕的社會,但是心靈卻是貧乏的,容不下失敗,經不起挫折。
接二連三發生的青少年學生自殺問題,正好讓我們重新反思,究竟在新的千禧年,我們可以向同學講些甚麼訊息?千禧年的盼望何在?人生終極的意義何在?
一位心理學家事後說,生命仍有其他選擇,應該放眼世界,不要為一顆樹放棄整個森林。
突破機構在電視上的廣告,提醒父母應關心子女,聆聽他們的需要。
當報紙上充斥著「怪力亂神」的相士說話,當中學同學相信電視劇集所說的鬼神投胎的劇情,甚至模仿自殺,以為可以投胎重新做人,如果教會仍沈默不語,如果教會仍沒有訊息對青少年說,我們便應為學童的自殺負上道德的責任。
老冠祥(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