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1907 期(2001 年 3 月 11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張信剛)說:我們一致覺得,我們要作『荒野的呼聲』。......我們要令香港人知道,除了要工作、要『搏命』、衣食住行之外,還要尋求心靈的享受,這是細水長流的。」

  《明報》5.3.2001

  曾乘坐台北的捷運(近似香港的地鐵),很驚訝車廂內貼有詩句,不是廣告用途的詩句,而是台灣人自己的詩文創作。據云近幾年台北市十分重視藝文活動,馬英九出任市長後成立了台北市文化局,特邀名作家龍應台女士專誠從德國回來擔任局長,為台北市規劃未來五十年的文化發展。

  欣悉香港也成立了文化委員會(簡稱「文委」),主席張信剛恰巧又是台灣人。張信剛是城大校長,是一位傑出的學者,有深刻而豐富的文化修養。「文委」在張校長的領導下,如果能借鏡台北市的經驗,期望也有一番作為。與香港只一海之隔的澳門,在保存古物古蹟方面比香港做得更好;即使是廣州,文化色彩也比以前有所改善和進步,珠江兩岸還保留著矮矮的樓房,令人不致完全迷失在石屎森林裡面。相比之下,香港文化「沙漠化」的速度極為驚人,已到達非常危險的程度。

  文化急劇「沙漠化」,帶來的是肆虐人心的「風沙」。正如中國內蒙一帶的沙漠化,令整個華北平原以至江南一帶,陷於風沙的威脅一樣。張信剛領導的「文委」,就像國內一所小小的環保局,勢孤力薄,猶如擋車的螳臂,但其志可嘉,值得我們大力支持。

  二千年前耶穌出來傳道,已清楚指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其實不單是個人;城市也是一樣。一個地方如果只有經濟活動而缺乏文化活動,它就是空洞的、貧瘠的、無根的,遲早會凋謝枯萎。人非草木,其存活除了仗賴一般的養分,更需要心靈和精神的滋潤。

  張信剛給我們信心,除了因著他的背景和經驗,也在於他對文化氣息下了一個很好的定義,他沒有把文化氣息看為建設甚麼甚麼,而是「既反映我們對未來的期望,也要喚起我們對過去的記憶」。

  人除了吃喝,也需要「翼」和「根」,這就是文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