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與久未見面的朋友們再次相聚,彼此暢談甚歡,及後在分享其他朋友的消息時,自己聽後感到有點扎心,因得知的都是不大好的消息:有已離婚、甚且有已離開教會的。這些朋友過去都是教會中的活躍分子及熱心事奉的兄姊,現在竟落入這樣的光景。
隨後一連數天也聽聞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星期六早上接獲電話,得知一位年長姊妹突然離世。原來她已病情穩定,可望出院有期,卻突然病情惡化,搶救也來不及了。星期日傍晚又接獲另一姊妹來電,告知其父親身體甚為不適,要送往急症室,姊妹請我代禱。往後的星期一晚上,在教會會議畢後回家休息,那時身體十分疲倦,又有弟兄來電告知一位姊妹被摩托車撞倒,於送入急症室時已屬危殆,那時我頗覺愕然,心也沈了下去,惟有立時跪下切切代求。星期二晚又得悉一對夫婦在經濟上突然遭遇困境,星期三再接到電話,得悉一位姊妹癌病腫瘤已擴散。
一連串不如意的消息均與自己所敬重、所關心的兄姊有關,心情難以平伏。作為教牧不單經常為教會的事工忙碌,也需要分擔信徒的喜與憂,常會感到肩頭不輕。感謝主,因祂清楚指出:「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5~16)
在一次祈禱會中,負責的姊妹提醒我們應多為信徒及家人代禱。那一刻,心底裡便想到以上眾多兄姊遭逢的不幸,給自己一個提醒,作牧職的不單肩負牧養信徒的責任,也需承擔代禱及推動祈禱的職責。在今天香港教會中,信徒參與崇拜的人數眾多,但參加祈禱會的人數相對實在稀少,甚至曾聽聞某教會因參與人數太少而被逼取消祈禱會。各位兄姊,不要被魔鬼矇蔽我們,應別忘記保羅的提醒:「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所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六18)讓我們一同起來,彼此勉勵,成為教會及信徒的守望者。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