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算是港人最倒運的一年。明年恐怕亦是難以轉運,對於常掛著財運享通等新年賀語的世人,面對近乎零利息及樓股不景氣,真是苦於「錢」無去路。正當港人的投資哲學幻滅,信徒的投資神學又是甚麼?
聖誕節剛過,父神以愛子「投資」三十多年來成就的救贖行動是「失敗的」~神子竟被殺害。如此救恩,「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為愚拙」(林前一23),談何成功。
其實,智慧父神大可叫天使「代勞」,甚至在天上頒佈「成了」,救恩就可順利成就,就算要差派愛子降世成事,也可「速去速回」地救世。為何基督竟以軟弱的嬰兒狀態降世(而不以威榮的成人來臨)?從一開始就受到希律之追殺,一直折磨至三十多歲才死於同胞的苦害。為何基督選擇這個如此漫長又「麻煩」的方法救世人?
從今天人人都追求成功教會的角度看,基督降世是一項失敗的「屬靈投資」,就如一位牧者帶領某教會三十多年,若仍只得會友十二位,且大多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又是明爭暗鬥之輩,最後更被陰謀迫走,談何成功。
或許,聖誕提醒今天被視為「成功」的大教會大牧者,不忘向那些默默耕耘卻「做極都唔起」的小教會小傳道致敬。因為第一間由基督親自牧養的「教會」也是毫無起色。走筆至此,想起一位既偉大又卑微的宣教士。
生平被拍成電影「烈火戰車」的Eric Liddell,代表蘇格蘭參加一九二四年奧運會,曾因拒絕主日比賽失去問鼎最有把握的百碼短跑金牌,卻神蹟地臨時改跑四百四十碼而奪金(且是破紀錄成績)。當時被譽為「最有名、最受歡迎、蘇格蘭有史以來最受愛戴」的運動員,卻放棄了「屬世」與「屬靈」均可成功的機會,翌年就來到夢想的中國,一個落後無人認識他的地方帶職宣教。中日戰爭他被送集中營且染上絕症,靜悄悄地完成了二十年宣教人生。他曾答覆一位加拿大記者詢問,為何放棄如日方中的前途,來到貧窮落後的中國,做一位籍籍無名的宣教士。他的答案是:「我不要能壞的冠冕(保羅時代的奧運給勝利者得的橄欖枝葉編成的,至今奧運會的祭典儀式仍沿用),我要不能壞的冠冕。」
若不是這些偉大而甘願無名的宣教士的犧牲,華人教會豈會有今天呢?他們一生的投資與回報算是成功嗎?
徐濟時(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研究及培訓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