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一個充滿音樂感的宗教,不過有些人會覺得香港教會中流行的「金曲」,都是一些改編自西方基督教教會的聖樂,具有較強烈的西方色彩,缺少了一些中國人的親切感。
於是,有一些熱心的基督徒音樂家,便想盡辦法來改變或創作一些新的聖樂,希望加入具有中國味道的元素,使聖樂聽起來更為中國信徒和教外人士接受,讓這些樂曲和聖詩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做法如果說得較為學術性,叫做本色化。
近幾年,教會中也流行福音粵曲,在年長的信徒中尤受歡迎。配上具有福音訊息新填的詞曲,福音粵曲有時候便成為傳福音的一個很好工具。
筆者有一位朋友楊明,是尖沙嘴浸信會會友,是已故崑曲大師俞振飛的入室弟子。幾年前,筆者曾邀請他在一個教會機構主辦的音樂會中公開表演,用崑曲來唱聖詩。這次節目的安排後來由於種種緣故沒有實現。最近,筆者再遇上楊明,他即時告訴我,他最近在教會中終於演出了用崑曲唱《詩篇二十三篇》,事前還花了很多時間來教授一些的弟兄姊妹伴唱,結果演出大受歡迎。《詩篇二十三篇》有多個不同唱法版本,現在再增添一個「崑曲版」,使這首偉大詩歌更添新的韻味。
這次事件激發楊明有意進一步考慮利用崑曲藝術來傳福音。通過此例子,筆者認為其他的中國傳統藝術都可以用於讚美神和傳福音。教會應多鼓勵會友從事各方面的嘗試。
老冠祥(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顧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手記】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