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至愛變回單身後,好朋友們經常這樣提醒我:「疼愛自己多一點!」常苦笑地謝過,因為這些話親切得叫人心酸。
的確,感情的失落,沈重的責任很容易編織成一個羅網,將人緊緊地籠罩其中,迷失而不自知。
獨自一個人挑起整個家的重擔,亦父亦母,主外亦主內。對於年幼失怙的子女,心底處壓根兒埋藏著一份深重的憐惜,特別是對男性的成長缺乏自身的經驗,兒子的一點小事情也足以令我手足無措,小鬼長出鬍鬚了,買那一個牌子的剃刀才好?畢業典禮的西裝在哪裡選購?領呔應怎樣結?......等等,簡直比寫一篇篇論文更使人煩惱。
一位單親的姊妹和我分享,她為了害怕兒子變得娘娘腔,曾經折騰數月,不能安寢,到處張貼告示,為的是給兒子找一個踢足球的伴兒。
失去伴侶後,工作既是生計的需要,亦是暫忘痛苦的精神寄託;還是重新建立自我價值的一個途徑。有一段時間,如果孩子晚間有自己的活動,我寧願工作至夜深才回家。反正沒有至親的牽掛,家和辦公室並沒有太大的分別。
人們說:「情從這一扇窗口飛走,事業從另一扇窗口跑進來。」讓我坦誠地告訴你,這樣的事業成就並不帶來太大的喜悅,卻是蠶食健康的隱形殺手。經過接近十年的潛伏,近年,這個殺手躲得有點不耐煩,經常虎視眈眈,伺機跳出來嚇唬我。
三個月前,大病一場,險死還生。躺在病床上,一切都變得那麼無能為力。於是工作擱下了,掛牽擱下了。卻換來靜賞四周的閑情,一份久違了的輕省感覺,舒暢得叫我迷茫。一把慈愛的聲音,溫柔地問,動我心弦:
「真的要活得那麼沈重,那麼疲累嗎?」
我對你的愛,從未減少,永遠足夠。你知道嗎?
「躺在病床的你,可曾看見天上垂淚的我?」
這個星期恢復上班,又聽見好朋友們的提醒:「疼愛自己多一點!」這一回,我欣然接受,還要把它寫下來,貼在案頭,作為警語時刻提醒。
(email:howyeehk@yahoo.com.hk)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