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業篇~一紙寄親情


1966 期(2002 年 4 月 28 日)
◎ 親密家庭 ◎ 張甘慕勤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年的預科課程很快過去了。我們決定先送大女兒到加拿大升大學,本以為寄居姑媽家裡,但因取錄她那所大學,是在距離多倫多市約三小時車程的一個城鎮,那是一所頗負盛名,規模宏大的學府,於是便改變初衷,為她申請寄宿了。

  其實,寄宿比寄居親友家還要方便,既可省卻舟車勞頓,又可真正讓她有機會過獨立生活,對她來說,這個新嘗試就更興奮了。

  習慣了一家四口的熱鬧生活,突然身邊少了一個人,頓覺不是味兒。那時的長途電話費十分昂貴,就算假日通話,每分鐘也要花上五元多,於是我們多用書信互通消息。女兒離家一星期多,我便給她寄出第一封信。

  親愛的女兒:

  開學一星期了,相信妳已習慣那裡的生活吧!妳的適應能力一向都強,對於新的環境,妳很容易投入,所以媽媽從不擔心這點。

  有機會到外國升學,擴闊自己的視野,接受另類文化的薰陶,畢竟是有意義的嘗試。媽媽唸中學的時代,絕不敢這樣奢望,因為我們八兄弟姊妹,只靠你外公一人賺錢維持一家十口的生計。我們能溫飽過日子,又有機會上學校,已覺得你外公十分了不起,所以中學畢業後,是要靠自己去安排出路的。女兒,妳比媽媽幸福多了,但我希望妳緊記,幸福並不是必然的,妳要好好抓緊這份福氣,珍惜它。當爸媽仍有工作能力的時候,總希望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孩子,因為妳們是天父所賜,妳們是爸媽窮一生最大的努力所賺回來的產業。

  大學的生活將會比中學更多姿多采,自由度也更大,沒有老師會追妳交功課,更沒人會迫妳查字典,所以一定要自己自發性的努力,學會自律。很多朋友都曾對我說:「女孩子家,別把她們放得太遠,沒有母親在旁看管,學壞了不知如何收拾。」我才不信這一套,我對自己的女兒有足夠的信心,雖然媽媽不在身邊,但會每天都祈求天父代為照顧。

  每個晚上,一家三口圍坐餐桌晚飯時,話題總愛放到你身上:學校飯堂的飯菜迎合妳胃口嗎?甚麼國籍的學生會被編入和妳同一個房間?能否和那個房友和平共處?那邊的時間已是早上七時多,大概已起床了吧!

  女兒,當一個人獨處時,或許會顯得軟弱或無助,所以記著要多禱告,祈求從上而來的力量,緊記媽媽送給妳那句經文:「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祝主恩常在

  媽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