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之急〉:禱告 Vs 奇蹟


1982 期(2002 年 8 月 18 日)
◎ 影音視評 ◎ 何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燃眉之急〉是一套很有「心」的商業電影,這邊廂充滿野心去經營連場危在旦夕的「燃眉之急」,那邊視卻非常貪心地進行一幕幕社會建制大控訴。

  〈燃眉之急〉的最大賣點,肯定就是飾演John Q的金像獎影帝丹素華盛頓。

  而本片以男主角John Q的名字作為英文片名,開宗明義就是講述John Q怎樣面對這項「燃眉之急」;那麼,John Q究竟遇上甚麼「燃眉之急」呢?某程度上,我們可以視為中產階級在經濟崩潰下如何被逼上絕路。

  工廠工人John Q本擁有一個小康家庭,而且一家人也是虔誠基督徒,多年來努力工作,養妻活兒,樂也融融,可惜經濟不景,工作時間被削減而影響生計,開始捉襟見肘,誰料禍不單行,兒子米高突然重病入院,更必須接受緊急心臟移植手術,否則生命只是在倒數之間。

  心臟手術的醫療費用異常高昂,John Q當然支付不了,滿以為服務多年的公司會提供醫療保險,奈何他因為開工不足而再沒資格享受這項保障,John Q頓覺晴天霹靂,走訪政府的福利機構和電視台亦求助無門,但他仍未放棄,不惜典當家財及向親友借錢,來保住兒子的性命,只恨醫院不再寬限他拖欠醫療費用,竟打算趕米高出院,John Q一時間徬徨無助,便決定鋌而走險,帶槍挾持主診醫生和急症室醫護人員,要求立即將兒子的名字列入等待器官捐贈的名單內,讓他有機會進行手術圪

  其實,「發窮惡」三個字,正好全神地解釋了John Q在「燃眉之急」下如何竭斯底里,因為彷彿整個社會也欠了他!千錯萬錯,全是社會的錯!制度的錯!大公司的錯!正如John Q的朋友接受訪問時的一番偉論:如果John Q是有錢人,他便不會為了醫療費用而犯法吧!

  說的也是,如果John Q沒有在公司縮減成本下被「出賣」,米高健康上的風險便可以轉嫁保險公司了,但高潮疊起的是,原來米高的心臟病應該一早被發現,卻因為保險公司收買了醫生而被隱瞞,結果做成了John Q是次「燃眉之急」;照這個道理推論下去,醫院費用太高也需要負責任,政府福利太少更是責無旁貸,甚至上帝為甚麼要讓John Q安排這樣太沈重的試煉呢?

  片中米高病發入院前,主角一家出席了主日祟拜,更高唱著「主耶穌愛我」,但這顯然並非他們的親身經歷,只屬聖經上的記載而已,果然是非常諷刺!諷刺的是John Q「發窮惡」後終於出現奇蹟,他豁出去持槍佔據急症室與警方對峙,逼院方讓米高有機會等待器官捐贈後,竟然就有一名魯莽駕駛的司機因車禍喪生,而且她的心臟完全適合米高,簡直就像是為他而設似的,假若 John Q沒有行動的話,米高也不會遇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吧!難道John Q「發窮惡」根本就是在神的旨意下?還是造物主早有奇妙作為?那麼,我們在「燃眉之急」時應當繼續禱告,抑或像John Q般「發窮惡」呢?

  不知道導演和編劇的宗教信仰,但見他們有心堆砌與時間競賽的連場高潮,如此的「奇蹟」也許只算是商業娛樂的峰迴路轉罷了,不必太過在意或深究,但相信各位也曾面對不同程度的「燃眉之急」,我們是否也在禱告中交託神,還是按著自己意願去渡過難關?問題是單純禱告地等待神的帶領,究竟是消極或算是積極?用自己的恩賜去勝過試煉,可會蒙神的喜悅?

  為了補救道德上的失分,將一場「發窮惡」合理化,John Q即使帶槍脅持人質,卻原來是沒有裝入子彈!他甚至準備一命換一命,以自己的心臟來救活愛兒,所以他被捕後所判決的罪名不算太重,總算好人有好報;然而,他始終犯了法,必須為了自己的行為而負上全責啊!

  我們當然不會懷疑禱告的力量,John Q「發窮惡」的下場亦值得我們三思而後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