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子午線(三)洛克論自由


2017 期(2003 年 4 月 20 日)
◎ 神學縱橫 ◎ 楊慶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洛克受到宗教改革的影響至深。他與路德的見解一樣,把人也分成外面的和內裡的。內裡的是靈魂的事,屬於信仰,政治官長無權過問,他說:「掌管靈魂的事不可能屬於官長,因為他的權力僅限於外部力量,而純真的和救世的宗教則存在於心靈內部的信仰,在此沒有任何東西能夠為上帝所接受。」(1)

  洛克這種二元論使他把宗教獨立於一切政治權力,宗教屬於內心的事,人的內心是絕對自由,他回應了路德《基督徒的自由》,把人的真自由建基在上帝的絕對權柄。在信仰的事上,人只要而且只能夠向上帝負責,沒有人能干涉,甚至「教會」也不能干涉。由於人只向上帝負責,人有選擇教會的權力,因此教會是人自願參加,不是可以強迫得來的。人的信仰既不能父傳子,也不能用金錢換取,但卻不是任意由個人決定的。洛克非常重視聖經,能夠規範人成為基督徒,就是聖經的教導。(2)這顯然是洛克的清教主義,把聖經的地位高舉於教會及主教之上。

  十六至十七世紀期間,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大肆逼害追隨加爾文神學的預格諾派(Huguenots),造成數以萬計的基督徒死亡,數十萬人被迫流亡國外。(3)洛克在《宗教寬容》沈痛地指出,因為上帝從未把一個人高於另一個人的權柄賜予任何人,致使他有權強迫任何人信他的宗教.......無論他是國王或是臣民,都不能由他決定應遵從何種信仰和禮拜。這是因為,誰都不能把自己的信仰屈從於他人的指令。(4)

  洛克這種看法正好表達了在英國不從國教者(non-conformist)的思想,不從國教者脫離了英國國家教會,相信上帝賦予人類自由選擇他所要的宗派。洛克並不以為一個「正統」的教會在政治上有權審判或管轄它認為異端的教會。「因為每個教會對其自身而言都是正統的,而對其他教會則是謬誤的或異端的。」(5)所以教會無權危害一個人的公民權,官長若不是為了維護公義和秩序也不能貿然損害個人的公民權。洛克相信上帝,也有強烈的宗教信仰,但為了防止把個人的宗教信仰絕對化,產生狂熱的偏激的行為,他把「啟示」置於理性之下。啟示雖然由上帝而來,仍須由理性來檢證,「人如果取消了理性,而為啟示讓路,他就把兩者的光亮都熄滅了。」(6)洛克清楚地指出:

  理性乃是自然的啟示;啟示乃是自然的理性。(7)

  啟示不能超過理性,它本身在理性之內,啟示並不與理性反對。憑著理性,人只面對一個最高的審判者,祂給予教會最高的權威,就是聖經。聖經凌駕於一切宗派之上,也是審議教會法規的最後根據。(8)很明顯,洛克是刻意把基督教世俗化及解魅,好像路德一樣,人憑著理性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種平等的賦予,超過一切建制的力量,甚至超越宗教的訴求。

  洛克對人性的悲觀使他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監察,他傾向於把信仰上帝而衍生的「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理念制度化,使這種自然狀態下的情況轉化為制度;這樣,先驗的理想得以落實在生活中。當一個人否定上帝,「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理念便失去基礎,人的自私取代上帝而至終損害這個理念落實為生活的制度,因此洛克必須維護這個理念的基礎。

  人的自由與混亂(Chaos)無關,洛克基本反對人任意妄為(I want what I want), 因為這不是真自由。人的自由就是人在真理中,真理就是人的理性掌管著人的行動,使人所作的合乎上帝的旨意,即符合上帝在自然中的啟示。

  上帝是真理的化身,上帝不能背乎自由,所以上帝絕不能與祂的至善本性相違背。「上帝一定不能選擇不是善的東西。因為全能者雖然有自由,但是他如果被至善所決定,那並不是沒有道理的。」(9)可見在洛克的心中,他認為上帝自身亦是被至善或幸福(goodness)所支配。最自由的主體既被至善所決定,我們的自由也在至善的限制之下,因此洛克道出了自由的基礎:

  「追求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必然性,這種必然性正是一切自由的基礎.......普遍的幸福就是所謂最大的善,亦就是我們的一切欲望所趨向的。我們如果受了必然性的支配,來恆常地追求這種幸福,則這種必然性愈大,那我們便越為自由。」(10)

  為甚麼說愈受至善的支配,我們愈自由?理由很簡單,我們在追求至善的過程中,我們有了方向,知道人生的目標,向著上帝的至善,無懼權勢,無懼魔鬼或黑暗勢力的恐嚇,勇往直前。這是一種勇氣,也是世上一種善的力量。好像魯迅所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種自由不是任意妄為,反而凸顯理性的可貴。

  (1)、(2) 《論宗教寬容》吳雲貴譯 (北京:商務,1982) 頁六及十

  (3)至(5)參看斯邁爾斯《信仰的力量》(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6)、(7)洛克《人類理解論》四卷十九章四節(北京:商務,1997)頁六九八

  (8)《論宗教寬容》頁十

  (9)、(10)《人類理解論》二卷廿一章49節51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影音視評】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牧養事件簿】

【有夢人生】

【交流點】

【市井心靈】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