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在立法會討論多時的校本管理條例遇到天主教、基督教團體反對,可否如政府所願,於立法年度結束前獲得通過,頗成疑問。天主教教區陳日君主教高調反對條例所提出成立學校校董會法團,及加入選舉產生的老師、家長、校友及社區人士代表。他聲稱擁有與辦學團體共同教育理念的老師、家長代表很重要,否則便會削弱辦學團體、特別是宗教團體的影響力。一羣基督教辦學團體日前也支持陳日君的論據,對立法有保留,並認為政府應理性對待不同學校的管理模式。
基督教辦學已是香港歷史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不單提供無數年輕人唸書的好機會,事實上也造就了傳福音的渠道。辦學團體要求貫徹它的價值觀、教育理念也不無道理。一些人或會質疑為何在現今世代某些團體的「理念」或「堅持」不容侵犯,但正是這些團體有它特定的議題(agenda)他們才要持守下去,為何不可?這是否和民主化一定有衝突?有說在現今世代,文化交流如斯重要,學校不應只教單一宗教,反之應向學生介紹不同民族宗教,擴他們的視野、認知能力。
在廿一世紀推行基督教教育看來不大容易,所面對的挑戰,包括本身社會日趨世俗化的潮流,殊不簡單。不過,仍然深信兼負傳福音使命的學校很寶貴,所播的種子不單藏在腦袋裡,還可在人的心靈土壤上萌芽、影響深遠。
楊麗賢(香港基督徒新聞從業員團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