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與一班初中學生到觀塘,採訪一家專為失學青少年提供汽車維修技術培訓的職業訓練中心。當負責人帶領我們參觀工場設施時,看見一班穿著整齊制服的學員,正在師傅的指導下,替車輛進行維修檢查。見他們專注的樣子,相信對學員而言,悶熱的天氣,沾得滿手都是的機油,早已不再是甚麼一回事了。
及後跟一位剛完成三年課程,快將滿師的青年聊天,談談在這裡接受在職訓練的感想,問他當有學員因為工作辛苦而放棄時,又是甚麼令他可以堅持下去?廿歲出頭的他,毫不猶豫地回應:是目標加上興趣。
很多家長也深明為孩子訂立學習目標的重要性,身體力行起來便按普通話、英語、數學、甚至是美術、體育等各學科的評核要求,不但為孩子訂立學習目標,更極力採納各項可以幫孩子完成目標的方法,若孩子的表現跟原定目標有所偏差,家長便再加把勁,為孩子安排更多更密的補習課程,務求孩子的成績能早日達標。
認識一位酷愛游泳的小朋友,為要說服爸爸讓他學習游泳,還只是小三學生的他,每早著菲傭姐姐陪他到會所的泳池,邊觀摩其他泳客,邊自己練習。爸爸被他的決心打動,為他安排加入泳會接受訓練,而他也在教練的悉心指導下,成績日見進步。可是,圓了心中夢的他卻沒有因此而感到高興,因為,為了應付比賽,練水已經變成應付要求而不得不重複的動作,再不是一種樂趣了。
若目標只為孩子帶來壓力,則無論家長為孩子安排的是甚麼課程或活動,也只會成為孩子的學習阻力,磨滅他們由心而發的學習興趣而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