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見證的見證


2247 期(2007 年 9 月 16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英國高考昨日放榜......6A狀元馬慧欣三年前患上骨癌仍堅持上學,於中學會考取得7A*佳續,今年高校再下一城,已獲香港大學醫學院取錄。回想患病讀書的苦況,她只淡然說:『我承受的痛苦比別人少,其他病人有的舊病復發,有的因病離世,我只是微不足道。』」

  《明報》17.8.2007

  基督教信仰講「捨己」,但許多信徒卻愈來愈喜歡述說自己的經歷並美其名叫「見證分享」。時下大小聚會均加插「見證」時間,有分享神如何帶領他們的兒女入讀名校,有分享神如何保守他生意順利,有分享神如何幫助他購入比市價便宜的物業。

  年紀輕輕的「骨癌狀元」馬慧欣,以6A佳續考入香港大學醫學院,被問及患癌三年多以來的感受和心得,她沒有侃侃而談自己的經歷,倒淡然的說:「我承受的痛苦比別人少,其他病人有的舊病復發,有的因病離世,我只是微不足道。」有記者繼續追問她,昔日病發時大腿痛不痛,有否影響她念書的情緒,她想了一下,輕聲的說:「已忘記了。」

  一句「已忘記了」,道出了基督教信仰「捨己」的真義。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34)甚麼是「就當捨己」呢?就是不要看自己那麼重要,那麼「巴閉」,以為天上地下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萬千寵愛在己身,甚麼也要神為自己「開路」。馬慧欣說,相比於其他病友的痛苦,我只是微不足道。這句說話含極大的智慧,為「捨己」作出最恰當的註釋。

  當一個人真正「忘記」了自己,不論是順利或幸運、失意或倒楣,他才可以專注於當下,背起他的十字架跟從主。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說作基督徒的意義是「負起生命的一切責任與困難、成功與失敗、一切經驗與無可奈何的事情......」;他又指出信仰的操練乃建基於「完全過著今世的生活」,因為唯有在這樣的生活中,「那被釘與復活的主才能與他同在」。(《獄中書簡》)

  我們的「見證」太多太濫了,高舉的是人的故事,執著的是對順境和成功的追求,嚮往的價值說穿了仍是世俗的一套。才廿歲的小女孩馬慧欣,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沒找理由去解釋自己的際遇,也從不浪漫化自己的不幸和痛苦,這一條路才是耶穌呼召我們走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十大長者】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神學探索】

【牧耕筆談】

【放眼世界】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