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校


2287 期(2008 年 6 月 22 日)
◎ 青蔥校園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媒體記載了一個快樂學校的故事。

  與成都相距四小時車程的綿竹市秀水鄉拱星鎮,繞過鄉間小路,在一片平地上搭建著三座帳篷,一群孩子正在遠處草地上嬉戲。校長在開學前一天,找到當地四十二個學生,並仔細了解每個家庭的受災情況,好掌握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況。開學當天,四十二個孩子都來了,隨後這個帳篷小學逐漸引起各地家長的注視,周邊的安縣,甚至綿竹市區的學生,陸續前來上課,建校僅五天,學生人數已增至一百二十人。

  校長說這是個快樂的帳篷學校,他誓要讓學生快樂起來,讓他們天天過節,讓孩子們盡情玩、盡情笑。校長亦說他會抱著我的孩子們,當他們徹底敞開心扉的時候,會問他們是不是害怕:「每個孩子心中巨大的痛苦、恐懼,不是我們能理解的,我想讓他們泡在快樂裡,因為他們太不快樂。」

  學校推行一根蠟燭計畫。每個學生的家長都要在家準備一根蠟燭,那個家也可能處身一個帳篷之內。家長每晚在孩子就寢前點燃蠟燭,然後溫柔地和孩子傾談,回憶生命中曾經歷過的幸福,細想未來的美好,隨著蠟燭慢慢燃盡,孩子安穩地進入睡鄉。校長相信,這樣學生的黑夜和白天,都會一樣的快樂。

  「現在就應該讓孩子們快樂起來」是大家努力的方向,這種快樂並非建基於物質水平,而是建築於愛與關懷之上:白天有學校裡師生之愛,晚上有家人的親密關懷,這是一個快樂的帳篷學校,也鼓勵家長建立快樂的帳篷家庭。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能夠愉快地學習與生活,是災區學生走出創傷與恐懼,然後再次起步的動力。其實,在沒甚麼天災的香港,學生何嘗不需要愛與關懷,他們的快樂經驗又是建基於甚麼之上?

  記者寫道:「這個帳篷學校名叫『白溪河少兒心理輔導站』,那裡不缺少的東西,是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青蔥校園】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