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有偶─
教會如何回應青少年毒品問題


2371 期(2010 年 1 月 31 日)
◎ 特稿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於青少年吸毒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推行校園驗毒計畫,學校亦盡力配合防止青少年吸毒問題,眼見政府、學校都積極做了很多措施應對青少年吸毒問題,身為教會亦責無旁貸, 有鑑於此,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於今年一月二十三日, 舉辦「無毒有偶─教會如何回應青少年毒品問題」研討會,由黃仁龍司長、何曾潔雯博士及李賢義牧師擔任講員,從不同角度探討,集思廣益,從而使教會、學校、政府等各方攜手合作,以致對青少年毒品問題達到全方位的預防效果,更有效幫助及牧養現今的青少年。

政府


律政司司長黃仁龍

  我雖然以「從政府角度看青少年毒品問題」為題作分享,但今天我不想以官員的身分來講述,卻是以一個透過參與和協助政府政策的基督徒身分作交流。希望從多方面探討青少年吸毒的問題。
根據本港濫藥資料數據顯示,二十一歲的吸毒者, 主要以吸食危害性的藥物為主,首次吸毒的青年人的年齡也有不斷下降的趨勢。?毒品的禍害不單破壞青少年的身體,更會破壞他們的家庭及前途。
對青少年吸毒問題,政府有五方面策略,包括預防教育、戒毒治療及康復服務、立法及執法、對外合作及研究。透過推動全民參與及關心青少年的吸毒問題,由保安禁毒處負責跟進及落實戒毒服務。政府在去年七月也開始推行青少年在社區驗毒計畫。同時政府也加強直接投放資金及透過禁毒的基金推行反毒活動,透過預防教育讓未接觸過毒品的青少年避免接觸毒品,灌輸青少年服用危害軟性毒品就等同吸毒的觀念。
在法律上,法庭提高對持有和販賣搖頭丸(亞甲二氧基甲安非他明)及K仔(氯胺酮)的量刑。並透過真人真事的禁毒宣傳,使青少年明白毒品的禍害。在學校方面建立健康校園政策,以學校為本,培育老師及提高學生對毒品的抗疫力,並加強學校與戒毒機構的聯繫建立一個健康的校園。此外,政府也為家長提供資源,使他們有效預防孩子吸食毒品,包括透過「有出路」計畫幫助青少年遠離毒品。
教會及信徒也是幫助青少年的鑰匙,教會應加強宣傳和預防的工作,多在教會設立講座,使信徒的家長及青少年增加對毒品的認識。在青少年事工發揮關愛精神,關懷青少年,與戒毒機構接觸,亦鼓勵個別的基督徒,參與派發反毒的單張,並擔任福音戒毒機構的義工。
青少年吸毒問題也是屬靈上的爭戰,青少年需要耶穌的福音拯救,脫離罪的轄制。教會可以成為守望團體,同心為家長、青少年及上位者有智慧處理吸毒問題懇切代禱。

基督教前線牧養工作者


基督青少年牧養團契總幹事李賢義


青少年吸毒問題歸根結柢是「人」的問題,二十五年前的牧長已經喊出呼聲,指出學生問題,青少年問題;然而教會大多邁向中產,尋求中層問題,忽略了青少年問題,青少年工作在教會成為夕陽工業,大家享受著相交的皆夫婦、專業、中產分子,而兒童、青少年在社會被忽略、在教會原來更加被忽略,若干年之後的今天,問題通通湧現。青少年的生命若然有著的是樂觀人生、健康家庭、快樂校園;又怎會去吸毒來逃避這現實世界呢!
青少年吸毒問題究竟是甚麼問題呢?社會現今的現象,吸毒年齡不斷下降是甚麼原因?學生、青少年的生活系統活在家庭、學校、社會;主要在學校,因為朋輩也在那裡,小息在廁所,有毒齊齊吸,那麼校園吸毒就是很自然的事,不要大驚小怪,有吸毒自然有販毒,吸毒者負擔不起時,替人帶毒、藏毒、運毒就是很自然的途徑,叫做「以販養吸」,生活時間最多在校園,所以校園變毒園也就毫不出奇;校園驗毒風波四起,問題不在驗毒,而在無形有形地一竹竿打一船人;而且更加是在教育的場景施行無形懲罰的執法,完全錯配!
毒品是甚麼問題呢?很多答案,但最終是教會可以答的、可以回應的—心靈......空虛!人的心靈需要神,沒有神一定虛空,有神而錯誤理解,一樣虛空;一樣會活出扭曲的生命!
去到驗毒,驗到有已經太遲了。回應毒品問題,正如國學大師錢穆所講:「處理任何問題,要回到起點開始。」教會可以做的,也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就是:傳福音,做預防的工作;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今天開始,有意識地把這問題一肩挑,看見社會的需要就作為自己的責任來看待,不要今天來了像希臘(雅典)人一樣把新聞說說聽聽!(徒十七21)
預防的重點在教育,論到教育,不要瞎子領瞎子,正如以上分享。不要怕,要多認識,開放點,多宣講,教會宣講罪,怎能讓「死的毒鉤」(林前十五55)缺席呢!不要怕,要做。從教育開始、從關心開始、從靈性開始、從小開始、從你開始、從教會開始。
預防、教育,教會完全可以做,治療則大部分要交由政府及機構去做。教會需要支援,可以與福音機構或外間機構合作。
青少年必須從小建立品格,得到人生的意義和方向,教會可以做的其實是不少的。

社工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系主任何曾潔雯


現在做青少年工作難,做社工更難,做基督徒社工更是難上加難。
社工處理青少年問題遇到不少的困難,當中尤以處理青少年吸毒問題更棘手。青少年濫藥吸毒

  ,遠因來自個人價值觀;性格上缺乏拒絕別人的能力,自我的不滿足,家庭背景關係缺乏和諧,教育政策變更,使他們感到缺乏出路,加上在學校也缺乏成就感和歸屬感,一旦誤交損友,便容易離開學校的支援網絡。近因則是搖頭丸的價錢便宜及有隱蔽性,使青少年容易購買獲得。其實青少年吸毒有很大的牽連性及否定性,使他們的身體受到傷害外,也讓他們失去意志,因此青少年吸毒預防工作是很重要的。
在處理個案時,社工往往受到各界無限的期望,但事實上,社會資源有限,社工專業又得不到適切尊重及支援。
社工的定位不單單擔任輔導工作,同時也兼顧教育、政策及科研等多元化工作,服務範圍包括學校、社區等。社工除了預防問題發生外,在問題出現時,也需擔任補漏洞的工作,如果家長及老師對社工有更適切的了解,能使雙方更有效的合作。
做基督徒社工更難上加難,因為被別人附與的期望更大。此外,基督徒社工與其他團隊合作時,也會遇到如何持守基督徒身分的挑戰。尤其在與不同社會機構進行溝通與配搭時,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但從另一角度來說,社工也可透過帶動性跨界別、跨宗派發揮群策群力的能量而達致成功。其實,教會也可以透過跨宗派的合作,共同處理青少年吸毒的問題。政府方面則擔任倡導的工作,幫助、溝通及協調的角色,使社工的服務、資源分配及時間有改善的空間。

  我中三還未畢業,曾有酗酒習慣十幾年,其中亦吸食過不同類型的毒品,在四、五年前更患上焦慮症,連日常生活都出現問題。感謝神,在三年多前,我靠著信仰的幫助,病已得醫治,惡習亦一一戒除,重獲新生。
回想自己在沒上學後,既不願意上班,又經常與朋友無所事事,經常到酒吧或的士高玩,只要開心,甚麼毒品都玩,完全不顧後果。當時根本不曉得生活為何、生命為何,正如現在有些年輕人一樣。
記得自己在沒學壞前,曾遇上一個好老師,他不但沒有因為我出位的行為而覺得我麻煩,還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我、重視我及教導我。那段日子是我首次感受到被人接納,也是最認真讀書的時間,當時也很開心。我深深感受到被接納、被饒恕的力量真大!我想現在有問題的年輕人亦是不曉得生命或生活為了甚麼,他們正需要別人的幫助、接納及饒恕,幫助他們重返正途!


簡愷頡

  中學時期,由於成績差,家境又不好,很早就出來工作。因媽媽管教嚴格就離家出走,後來認識了一些壞朋友,染上了毒癮,為了吸毒,甚至做一些犯法的事,而導致被判入戒毒所。
後來到巴拿巴戒毒所,在那裡開始接觸基督教信仰。因為聽了很多人活生生的見證,激勵我去嘗試禱告,慢慢我開始學習反省、認罪、悔改,讓神進入我心裡做我的救主。兩年後,我完成了戒毒治療,當時既與家人關係還沒修復,又缺乏信心獨立生活,擔心再次聯繫以前的損友。幸好有社工介紹入住「恩信之家」中途宿舍,接受監管和重整生命。一年半後,我改變了不少,有一次犯大錯,心裡很內疚,我知道那是聖靈的提醒,此後,我更有信心脫離以往的生活,因有神與我同在。
現在,我已經獨立生活,正尋找一間適合自己的教會,又在「恩信之家」的社會企業擔任銷售員。我相信這都是出於神的恩典,我會努力和珍惜!

蔡桂興

黃仁龍司長

李賢義牧師

何曾潔雯博士

簡愷頡

蔡桂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特稿】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