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猶疑不信到幾時呢?


2539 期(2013 年 4 月 21 日)
◎ 釋經講道 ◎ 胡麗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許多人都是這樣說:「我要親眼見到耶穌我才信。」其實看到不一定就會信。

  是因為他們決意想耶穌解答他們的困惑:「到底耶穌是不是基督?」他們要求耶穌「明明的」告訴他們。

  如果親眼見到耶穌就信,那末,當時的猶太人,他們親眼見到道成肉身的耶穌,親耳聽過祂的講道,就該信了;可是他們仍是「猶疑不定」(24節)!故此,耶穌回答他們的問題時,毫不客氣地直接指出他們是「不信」(25節)。主耶穌表示他們可以從兩方面得以認識祂是誰:就是祂所說及祂所作(25節)。

  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耶穌沒有用許多話來說明自己的身分,祂只有在幾處私底下的場合表明。祂對撒瑪利亞婦人啟示他就是彌賽亞(約四26);祂對生來是瞎眼的宣稱,祂就是上帝之子(約九37);耶穌所講的許多言論都帶着權柄,充分顯示出上帝是藉着祂說話。然而耶穌提出了另一項更客觀、更具說服力的證據,那就是祂所做的事。祂曾經在迦拿變水為酒;醫大臣兒子的病;醫好三十八年癱瘓的人;給五千人吃飽;走在海上;醫好生來瞎眼的人……這些事除了真神的能力,是沒有人做得出來的。正如以賽亞先知預言彌賽亞要使「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那時瘸子必跳躍像鹿,啞巴的舌頭必能歌唱」(賽三十五5-6)。耶穌所行的每一件神蹟都顯示祂就是上帝膏立的彌賽亞。

  所以,耶穌回答他們說:「我已經告訴你們,只是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只是你們不信」(25-26節)。在這裏可見人的猶疑,不是因為聽不到、見不到耶穌的作為,而是因着他們帶着別樣動機來認識祂。

  這裏提到當時正是修殿節,又稱為燭光節,這是主前一六五年為猶大馬迦比所設,慶祝聖殿從敘利亞人手中奪回及重獻予神一事。馬迦比成為猶太民族革命的英雄,他將民族在外族管治下解放出來,建立了短暫的馬迦比王朝。馬迦比雖然不是基督,卻是在政治上的大救星,聖殿節可是記念他重修聖殿的功績。在主耶穌的年代,在羅馬人的管治下,一些愛國分子,是希望民族自主復興。他們詢問耶穌的身分,似乎不是對福音信仰或上帝國度的關懷,乃是另懷目的和需要。因為從耶穌所言所行都非常清楚地見證祂是誰。

  今天,我們也親眼看過成千上萬的人,由於耶穌的大能,改變了人生;軟弱變為剛強;自私變為捨己;失敗變為勝利;憂傷變為平安;我們豈能不相信耶穌的真實嗎?基督的使命在於救贖,以完成上帝愛世人的心意。今日世人對基督的尋求各有不同心態,有人想得心靈安慰,有人想精神得寄託,有人想享受教會團契之樂等,數之不盡。然而,來到基督面前,得着甚麼才是最為值得珍貴?

  按照耶穌接着的說話,祂指出那些真正屬於祂相信祂的人,是那些肯聽祂跟隨祂的人,這樣的人蒙應許得着永生,永不滅亡,永遠受上帝的保護。有上帝成為牧者,就有永恆的平安和飽足了,並沒有任何世間的權勢可以奪去這樣福分。

  主耶穌在這段最後的一句話,再次清楚宣告:「我與父原為一」! 在希臘文裏面,「一」這字是中性的。「我與父原為一」不是說合成一位,乃是指一種實質、要素。「我」─耶穌,在本質上與上帝是一致的!祂在申明猶太人的基本信仰:上帝是獨一的(申六4)。耶穌若說自己與上帝為一,就等於在說自己具有神性。

  猶太人眼前的耶穌就是獨一的上帝,你又能否接受相信呢?今天我們抱着甚麼心態來認識和跟隨主耶穌?是為尋找真理、認識真神,抑或只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呢?

  胡麗蓉(禮賢會九龍堂傳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