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造之間》


2656 期(2015 年 7 月 19 日)
◎ 經典看人生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孩子的媽亦從不說話。有時候人們會問她:『你在想些甚麼?』而她會回答:『沒甚麼。』而事實確是如此。一切都已經在那裏,因此她沒有甚麽好想的。她的生命、她的興趣、她的孩子們都在那裏,一切都自然得難以感受。」

   埃爾博卡繆,《兩造之間》

  不少人喜歡將卡繆和沙特相提並論,但嚴格來說,卡繆並不是法國本土人。他的父親是法裔人、母親來自西班牙屬地,但雙親卻從未踏足過法國本土。父親為法國戰死沙場的時候,卡繆還在牙牙學語。事實上,他大多數著作的背景,都是在(法屬)阿爾及利亞而非法國。這些背景,讓我們對他的《異鄉人》、《反叛者》和《兩造之間》有多一點的理解。

  《兩造之間》(“betwixt and between”)的自傳成分相當高。他母親柔弱被動,自幼受制於外祖母的強悍意志。婚姻帶來短暫的解脫,卻因丈夫的戰死而結束。隨着歲月流逝,「她已經忘卻了自己的丈夫,卻仍然不時提及她孩子們的爸爸。」為了帶大孩子,她必須出外工作,將工資交給母親,讓她用皮鞭將孩子們帶大。當她打得有點過分起勁的時候,她的女兒總是提着:「不要打他們的頭。」

  孩子記得,有時她黃昏工作回來,祖母尚在市集,孩子們還在學校。對着空屋,她累透了攤在凳上,注視着面前地板的罅隙,直到夜幕低垂。倘若孩子在此時回來,他會看見瘦骨嶙峋的身影而感到恐懼。他為母親感到悲哀,但這就是愛嗎?她從來不會去抱他或親他,因為她根本不懂。直到祖母回來,屋子裏又重新充滿着生氣:石蠟燈打出來的光影、飯桌上鋪上油布、呼叫和咒罵的聲音此起彼落。

  這樣的描述,讓人有點聯想到侯孝賢的電影。沒有經過修飾的人生。牟宗三先生在他的《五十自述》中提到,惟農民的生活是在生命中生活,是生命「在其自己」的生活。現代人的生活,卻都在自身之外。只是生活的意義雖然在生命之中,卻總是在生活以外。孤立的存在,總是充滿着無以名狀的焦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起走過從前】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行動】

【爸爸劉言】

【牧心世情】

【經典看人生】

【親密關係】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