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教會擴堂發展
 樓價高企走新策略


2703 期(2016 年 6 月 1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不少教會都有計畫進行大規模重建或改建,除了有可能引起會眾意見四起,箇中有關樓宇和建築方面的專業問題都有可能令教會陷入危機。國度才匯於五月三十一日舉行「做個精明地主—教會擴堂發展策略的再思」座談會,探討教會在擴堂時有可能面對的實戰問題,以及更有效善用現有資產,配合教會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從二零一四年教會普查數據,分析未來擴堂發展的挑戰。他指,現時最多堂會聚集的地區,深水埗區僅次於油尖旺區,相信是因深水埗樓價較低,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堂會遷往該區。近年自置堂會比率亦進一步下降,「香港作為全球樓價最貴的地方,堂會要由中型變大型,在現實中甚為困難。」惟他又發現,愈大型堂會愈表示地方不足應用,美國巨型堂會亦面對同樣情況,因車位不足問題,漸漸走向一堂多點式發展。

  胡牧師續言,計畫擴堂和植堂的堂會近年有減少趨勢,部分更已選擇放棄。「有些堂會過不了一百年就關門大吉,不一定是小型堂會,可以是特大型堂會,美國水晶教會就是一例,當領導出現問題,奉獻減少,教會就面臨倒閉。」他形容堂會普遍已步入「維持期」,下一步或面臨衰弱。全港有96.6%的堂會經濟是自給自足,主要靠信徒奉獻,未來面對退休潮和老齡化問題,會眾未必願意有經濟承擔,奉獻減少,擴堂或會成問題。

  他認為擴堂有一定價值,特別是本身沒有物業的堂會,會眾亦較易齊心成就,但另一邊方面則限制了教會更新變化。現時有堂會改而借用會所、神學院、學校等地植堂,他亦挑戰堂會要改變思維,如與其他堂會共用教堂,他曾到印度一所國際學校參觀,每主日都有十多間教會一同使用學校作崇拜;香港佑寧堂的堂址亦有三所教會共用,他甚至提議教會可每主日租用流動車作崇拜,又或參考巴塞隆拿聖家堂一面開放收費參觀一面建堂,「教會最重要是神的子民而非建築物,問題在於我們如何想像教會新形態。」

  

  留意地契年期 不動產靈活低

  產業測量師陳家欣先生笑言:「大堂會覺得地方不足,有時就像女士買手袋心態一樣。」他指一般堂會擴堂原因是會眾人數上升,地方不敷應用,或是有異象擴展福音工作,然而亦有因政府驗樓計畫而萌生重建堂會等。他提醒堂會現時的地契是以年期租借,大部分將於二零四七年到期,屆時或需補地價,加上政治突變,購置會令資產不靈活,買地建堂時應劃入考慮中。除此,部分堂會近年轉向購買工業大廈,他指曾有堂會購入後發現人數過多,違反消防條例,結果要向地政署申請短期豁免,並要加裝可載人數提示牌在門口,以避免刑事責任。

  陳家欣續言,若堂會有意與政府或發展商換地,需要考慮價值是否平等,而非只以地皮或樓面面積大小計算,如以政府社區用地換取住宅用地,即使面積大但價值不平等。他又建議堂會應先賦權予代表進行決策,以避免全民會友制度等決策花費過多時間,也要留意在法律文件中置入免責聲明,並要先進行估價。他鼓勵堂會不要單向思考,考慮開設地區性分堂,甚至支援會友在家中開設家庭教會,或是支援理念相近的教會,也可開拓教育、醫療或社會服務,以取得聚會用地。

  華南四方福音會主任牧師蘇鶴健牧師分享與發展商合作,重建堂會的經驗。他強調:「找信得過的基督徒專業人士幫忙是非常重要。」該堂原址當時樓齡已屆五十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維修費,經過八年與發展商談判,終以合作形式進行重建,教會保留三分二業權,低層為教會所用,高層為住宅項目,其中亦保留一單位業權收租作為維修儲備。他認為過程很趕急,必須由會友授權代表即時決策,惟因教會擁有樓宇52%話事權,在大廈管理中難免與居民有磨擦,成為重建後的代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性」在反思】

【信仰重尋】

【傳道故事】

【各司其職】

【圖像春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道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