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墳場骨庫位特級類抽籤


2768 期(2017 年 9 月 10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五百年前發生的教會改革運動,讓信徒認清聖經真理對信仰的重要,可是亦衍生了不同宗派,造成教會分裂。然而,因耶穌曾在禱告中表達信徒合而為一的祈願,信眾在日後漫長的改革過程中,重新體會到合一的重要性。適逢今年為教會改革運動五百週年,香港信義宗聯會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聯合舉辦紀念崇拜,展現合一的決心,使教會共同為上帝作工。

  馬丁路德於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威登堡大教堂門前貼出「九十五條論綱」,為教會改革運動揭開序幕。香港信義宗聯會及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特於五百年後的同一天(二零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晚上八時正,假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合辦「教會改革運動五百週年紀念」聯合崇拜,主題為「從衝突到共融」,全港共設六個轉播場地。

  是次崇拜設有聖餐,並由各宗派教牧同工襄禮,承認彼此均為耶穌基督一個身體的不同肢體。此外,各宗派教會代表將於崇拜期間,朗讀「九十五條論綱」部分條文,亦會共同帶領代禱及祝福,充分表現合一精神。

 

  耶穌祈願信徒合一

  一五一七年後,教會改革家紛紛以不同神學思想塑造自己的教會觀,最終分裂出信義宗、改革宗、浸信宗及聖公宗等宗派,脫離羅馬天主教後的教會如雨後春筍般發展,開枝散葉。可是,當時一眾宗派教會十分強調彼此間的差異,就教義問題爭辯不休,後來更兵戎相見,導致天主教會及其他宗派教會的信徒互相殺戮。

  香港信義宗聯會會長張振華監督表示,由於昔日各宗派互相攻擊,加上背後涉及許多政經因素和權力鬥爭,最後令歐洲「三十年戰爭」爆發(1618-1648年),死傷枕藉。今天回望,當談及合一復和,便不只是信義宗與天主教會的事,也與基督教各宗派相關。

  他認為,香港基督新教宗派間三十年前鮮有廣泛交流,背後或與當年的教會發展有關:「以香港信義會為例,先賢們一九四九年才從內地來港,當時一貧如洗,如難民教會一樣,所以必先處理好教會內的事務,哪有時間與其他教會建立關係?」此外,各宗派於七、八十年代人才輩出,培育了不少知名牧者,自然在教內積極發展,牧養會內信眾,故宗派間難有太多結連。

  然而近三十年,他留意到各宗派在合一精神上前進了不少,箇中原因是不少國際間教會的合一組織認為,各宗派有需要加強溝通,後來彼此間逐漸發現教義上的分歧並無想像般大,故可嘗試多加接觸。其次是源於約翰福音十七章的神學反省,經文記載耶穌曾預告衪離開後信徒會有分裂,就在禱告中求合一,「教會合一是耶穌的心意,教會分裂也在衪預見裏面,這已是一個命令,所以教會要重新建立合一的身體。」因此,各宗派近年愈來愈多合作和對話,也在合辦的活動中體現合一精神。

  最後張監督強調,合一並不代表統一,因「統一」是指在組織架構和意識形態上強制一致,「合一」則是在多元中展現共融,就如保羅所說身體上有不同肢體,共同為上帝工作。

 

  從衝突中邁向共融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蘇成溢牧師亦指,教會改革運動無疑是由馬丁路德開始,但隨後一直發展,陸續衍生出改革宗教會及其他宗派,可見整個基督新教都是教會改革運動的結果,故各宗派信徒都能參與其中。

  他指是次舉辦聯合崇拜,不單為了回望上帝在過去五百年的作為,更象徵基督徒的合一精神。他表示,基督教各宗派一直致力促進合一共融的精神,例如參與合一祈禱週聯合聖餐崇拜,縱然彼此在傳統和神學重點上有所不同,但仍透過同領耶穌的身體和寶血,彼此連結在一起。「我們不是在組織上變成一個超級教會,但在協進會網絡促進下,大家在聖餐中合一。」此外,繼世界信義宗與天主教會簽署「成義/稱義教義聯合聲明」(JDDJ)後,世界循道衞理宗和世界改革宗亦先後於二零零六年及今年加入簽署,表明與天主教不再因教義互相排斥,可見合一的精神不斷邁進。

  蘇牧師承認,在教會改革運動初期各宗派無疑是「各走各路」,處於分裂,但改革運動同時引發信徒重新思考教會的本質、使命和信仰基礎,以致在日後的改革路上,各宗派不會脫離聖經的教導和神學思考。教會的改革至今仍沒有停止,他認為教會應延續昔日改革運動的精神,在堅守教會本質和信仰基礎的前題下,於幻變的現實處境中,不斷更新形態,實踐使命。

  他補充,十七至十八世紀陸續出現不少屬靈復興運動,促使信徒反思教會的使命,參與者更慢慢體會到無分你我的精神。「既然大家都追求敬虔和承擔使命,希望人人都可事奉主,為何要介意宗派之別?」所以宏觀教會改革之路,起初各宗派因歧見而分離,後來在反思過程中,卻又發現彼此目標一致,慢慢走近展現合一,回到根源所在。

  現實中作美好見證

  教會改革運動至今已歷五個世紀,紀念活動不應只停留於追溯歷史,乃要在現實處境中,讓人看到宗派間不分你我的美好見證。正如是次聯合崇拜,一方面紀念先賢的貢獻,同時亦向外界展示教會合一精神。

  談及對崇拜的期望,張監督盼望信徒能達到更多合一,共同發現福音在這世代的大能,更重要的是服侍世人。他解釋,人往往只考慮個人利益和榮耀,但耶穌受死、受苦和犧牲,顯示了服侍他人的精神,提醒信徒要服侍他者,所以合一是為了增加服侍的覆蓋面和力度,讓更多人得益。

  蘇牧師稱,不同傳統的教會同作合一見證,可讓未信者看到各宗派的共同信仰,同時更展示人與人之間雖有差異,卻可消除彼此分歧,尤其在現今撕裂的社會下,合一見證能帶給世人一個和好和互相尊重的盼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