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緩和治療」的重要性


2790 期(2018 年 2 月 11 日)
◎ 教會之聲 ◎ 關銳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都希望一生過得幸福有意義。但是科技發展到今天,人的預期壽命愈來愈長,醫生們面對的挑戰已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讓病人有尊嚴地辭世。近年各地患癌病人數字高速增長,長者們更聞癌喪膽色變。一般在到達醫院後,首選是開刀手術,然後再進行化療放療。病者在剩餘的存活期間大都在病床上度過,幾乎沒有任何生活質素可言。這樣「被活着」,除了痛苦,更毫無意義!把死亡的權利還給病人,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所謂尊嚴死,就是指在治療無望的情況下,放棄人工維持生命的手段,讓患者自然有尊嚴地離開人世,最大限度地減輕病人的痛苦。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對全球八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調查後,發布了《2015年度死亡質量指數》報告,其中英國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排名七十一位。英國為何在全球「死亡質量指數」排名居首位,就是當面對不可逆轉,藥石無效的絕症時,英國醫生一般建議和採取「緩和治療」。就是當一個人身患絕症,任何治療都無法阻止這一個過程時,便採取緩和療法來減緩病痛症狀,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讓生命的最後一程走得完滿有尊嚴。

  「緩和醫療」有三個核心原則:

  (一)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

  (二)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

  (三)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英國建立了不少緩和醫療機構或病房,當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經無法治療時,緩和醫療和人性化照顧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基本人權。醫生除了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症狀的辦法外,亦會向患者家屬提出多項建議和要求:

  (一)要多抽時間陪病人度過最後時刻。

  (二)要讓病人說出希望在甚麼地方離世。

  (三)聽病人談人生,記錄他們的音容笑貌。

  (四)協助病人彌補人生種種遺憾。

  (五)幫他們回顧人生,肯定他們過去的成就。

  現在香港面對醫療制度及福利保障的不足,加上專業人手短缺,長者們患病,缺錢就醫者,治療不足的情勢下,只有苦苦等死!有錢就醫者則過度治療,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在接受創傷性醫治。病人不但受盡了罪,還花了不少冤枉錢,失去了完成最後心願的寶貴時間。患上絕症的長者,生活品質的要求遠遠高於想延長生命啊!各位讀者,當死亡不可避免地來臨時,你期待以甚麼的方式告別人世?如果你是絕症患者家屬,你期待家人以甚麼樣的方式告別?尼采說:「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有關當局,除了大力推動基層醫療服務網絡外,也請考慮「緩和治療」的推廣,造福人羣啊!

  關銳煊(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特稿】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