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藏教會」研討會
 前線教牧分享輔導策略


2860 期(2019 年 6 月 1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成癮行為並非一朝一夕,牧者若能在信徒成癮過程中發現並提供幫助,能減低後患。由亞洲專業戒癮協會主辦,牧職神學院合辦及觸動輔導中心協辦之「『癮藏教會』之輔導策略研討會」已於六月九至十日舉行,首日有約三十人出席。

  亞洲專業戒癮協會會長陳志雄博士分享「戒癮神學與策略」。他指,成癮是失去控制的行為,並會愈做愈多,但由習慣行為到病態之間是一個成癮過程,「我們往往處理於病態的時候,很多人會在過程中隱藏自己問題。」若教會能在過程中發現問題,有助阻止不良習慣成為病態。

  他續言,政府擺放的資源主要針對賭毒問題,但社會有更多成癮問題。他分享曾遇過一位骨灰成癮的女士,因新婚後面對丈夫突然離世,她整日抱着骨灰盅,一次不慎打破了,她整理時吃了一點,感覺奇妙像是與丈夫二合為一,於是她日復日吃骨灰,逐漸成癮。直至骨灰吃光才求助,她感到焦慮非常,轉而抓傷自己和吃頭髮。

  「你如何理解成癮問題,就會如何處理。」陳博士認為很多時戒癮工作只是處理病態問題,是僵化的動作,所以復發率甚高;但有基督教背景的戒癮工作透過讀經和祈禱,幫助成癮者處理生命上的問題,重建與上帝的關係,重點放在生命的建立,復癮機會就會降低。他又指,從心理學看「癮」是一種強迫行為,從醫學看則是一種精神病,因此要明白成癮是一個受害人,難以自己處理,需要他人的幫助。

  近日世界衞生組織將「遊戲障礙」列作疾病,他特別回應近年有教會機構推行「電競牧養」。他表示個人不反對以電競作為牧養的途徑但有所保留,若導師沒有戒癮輔導裝備,難以在過程中分辨青少年何時出現成癮問題,故他認為應更小心向社會傳遞「打機沒有問題」的信息。

  「戒癮的第一步是『起來』。」陳博士以浪子回頭的比喻指出,戒癮需要成癮者願意自己「起來」,否則旁人無法提供幫助。他又指聖經視「癮」為一種罪,包括來自撒但、世界和私慾三方面。他提醒,成癮問題多是能令人感到即時的喜悅和快感,容易令人跌倒,特別不要輕看私慾的挑戰。

  教會面對有沈溺問題的會眾時,他建議先保持冷靜,因為成癮問題可能千奇百怪,繼而以同理心了解其沈溺階段,幫助他帶出希望和增加動力,並選擇最危急和最容易的問題先處理,幫助成癮者重建健康的個人成長,包括健康家庭、自我形象、個人價值、朋輩羣體、多元生活及基督信仰。他亦建議教會加入支援網絡,有需要時可轉介輔導。

  冼錦光牧師則從神學及心理學作整合分享。他認為,可以以罪為焦點提出基督徒觀點,將成癮者引到恩典的神面前,讓他們看見饒恕、憐憫、盼望和重生,「只有引導個案謙卑誠實的面對內心,向神、和協談者或向他人認罪,才能自由地去發現神的權能和恩典。」他最後分享恩情神學式的基督徒信仰與實踐,透過關係導向作宣教。

  在「癮藏教會之牧養淺談」環節中,由黎錫華牧師、陳梁頌玲女士、謝曾惠芳師母及馮啟榮牧師分享前線經驗與挑戰。有教會面對青少年教友性沈溺和濫交問題,最後闖大禍震盪整個教會,牧者認為其社交媒體早有跡可尋,家長亦早知悉,教會若能在成癮前提供協助,定能減低傷害。此外,有教會面對財務問題個案,有與會的前線同工分享經驗指,牧者可以幫染上賭癮的會友申請破產,令其無法向財務公司貸款,同時可以與非法借貸的黑幫對話,先截停利息並設計還款計畫,黑幫多願意信服神職人員,有助平息事件。主辦方指首日聚會受遊行影響,將以錄影形式予未能出席者重溫內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HeHeSheShe】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誰明宣子心】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