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的梵高


2915 期(2020 年 7 月 5 日)
◎ 平視人生 ◎ 李灝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說不知,梵高最初的志向,不是畫家,而是牧師。他付諸行動,從荷蘭遠赴比利士接受宣教訓練,中途踏足一個窮困的小鎮,與命運坎坷的礦工同住。

  我主修社會學,談藝術當然不是我的強項,只是近日閒逛基道書樓時,遇上一本封面設計優美的英文書,書名“Learning from Henri Nouwen & Vincent van Gogh: a Portrait of the Compassionate Life”,由一位藝術教育家撰寫。

  愈是翻弄書頁,心頭一種感受愈是強烈:梵高簡直就是德蘭修女,只是後來手裏多執一枝畫筆罷了。兩人都曾被問及為了窮人可以去到幾盡,後者回答,要是月球有人需要便會想方設法登陸;前者則說,甘願走到宇宙的盡頭。

  但跟德蘭修女迥異,梵高的擺上不受認同。甚至乎,比利士的差會檢討他的礦場事工後,認為太激進了,繼而頒下判詞,說他並不適合踏上宣教之路。這事成了他的轉捩點,儘管此路不通,但對社會地位卑微的人憐恤不減,倒把熱情投放在一直被壓抑的興趣上——繪畫。梵高三十七歲離世,難以置信的是,花了一個十年,便成就了今天舉世聞名的Vincent van Gogh。

  中間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他埋首磨練畫功時,遇上了妓女Sien。當時她腹大便便,身旁亦有一個及膝的女兒。梵高同情她們的處境,不僅出錢接濟,更邀她們在自己租住的陋室一起生活。值得留意的是,此時逐夢的梵高正倚賴弟弟財務援助度日,生活本不好過,後來健康轉差,試過留院數週。梵高善待Sien,因他深信如此行時,對方便會經歴美善,日後亦會曉得如何重新做人。

  難怪,盧雲(Henri Nouwen)如此推崇他。前者更在耶魯神學院任教時,專門開了一個名為The Compassion of Vincent van Gogh的課程。「當我們對苦難的人說,」盧雲從梵高身上得到啟發,「『別哭』、『明天會更好』或『不用擔心』時,我們委實將對方推向一個並不屬於他們的境地。所謂慰藉,首要的是在人所受傷之處跟他們相遇。」

  梵高的畫處處流露一份慰藉,讀者若想了解這一屬靈層面,上述的書大概不會使你失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