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植堂澤社羣


2964 期(2021 年 6 月 13 日)
◎ 福傳中華踏腳石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倫敦傳道會一位理事的長女Maria Tarn心懷中國。馬禮遜在一八二四年返回英國述職,帶着剛出版的中文聖經,順勢開設中文班,推動投身福傳中華。Maria參加這個中文班,在班中認識台約爾(Samuel Dyer)。兩人新婚不久即出發,在一八二七年前去恆河外方傳道會的站點。

  台約爾夫婦先後在檳榔嶼、馬六甲、星加坡三處福音站事奉。Maria尤其關懷女童孤兒,在所到的三地都排除萬難,開辦寄宿學校,教育賣身的「妹仔」。她藉此給女童基本教育及家務訓練,協助她們日後獲取正當婚嫁。Maria 在檳榔嶼及馬六甲辦理的學校,都面對強大社會壓力,維持不長,被逼結束。

  在英國述職三年之後,台約爾夫婦重返工場,於一八四二年來到星加坡福音站。Maria 按照一貫的心懷,開辦女校,名為 Chinese Girls' School。這回學校的宗旨獲得認受,甚至有父母將女兒送來,接受基礎教導。

  這所家庭式學校一直延續下來,日漸正規發展至今,成為東南亞現存歷史最久遠的西式女子學校。後來學校輾轉由聖公會接辦,至一九四九年改用現時名稱,St. Margaret's School,紀念蘇格蘭一位十一世紀傳奇皇后。

  台約爾在一八四三年往香港主持恆河外方傳道會全體同工會議;結果決定關閉南洋四個港市的福音站,讓所有宣教士都遷往中國本土傳道。台約爾在會後病逝,葬於澳門;這期間待在星加坡的 Maria 受這突如其來衝擊,轉往檳榔嶼繼續辦學事奉。星加坡福音站另有一同工,Benjamin Peach Keasberry (基斯柏里),則決定留在星加坡事奉。

  當倫敦傳道會終結星加坡事工,基斯柏里亦終結作為差會同工的身分。然而他承續恆河外方傳道會留下來的事工,包括牧會、辦學、印刷,成績斐然。福音站原本在一八四三年已建有一所 Malay Chapel,基斯柏里在一八六二年又開展華人堂會事工,他一直主理兩者至 一八七五年離世。後來英格蘭長老會承接主理教會,延展成為現時 Prinsep Street Presbyterian Church (布連拾街長老會磐石堂),及長老會榮耀堂 (Glory Presbyterian Church)。

  區伯平(撰文、拍照、繪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