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苦期的生命教育:救贖痛苦(一)


3055 期(2023 年 3 月 12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人生不可避免痛苦,而承受痛苦的能力受人的性格和他擁有的資本影響。就着資本,天主教提出「救贖痛苦」作為宗教或靈性資本。簡單來說,救贖痛苦指痛苦為他人和自己帶來救贖。這牽涉幾個課題:第一,救贖指甚麼;第二,是否所有痛苦都會帶來救贖;第三,為何救贖需要藉着痛苦拯救。

  基督宗教認為上主為了救贖世界,不惜派遣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到世上來受苦,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藉此獲得上主對人的寬恕和打敗罪的權勢。這是上主無條件給予世界的莫大恩賜,若單靠人本身的能力是永遠無法獲取的。人類的角色就是倚靠恩典,藉着信心,接受這一份救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牧函《論得救恩的痛苦》(SALVIFICI DOLORIS)(1984)指出,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基督苦難的分擔者。當一個人願意分擔基督救世苦難的同時,其他人也能藉此獲得救贖。他成為了基督在世上的「共同救贖者」。「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很快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我要在自己的肉身上補滿基督未盡的苦難」(歌羅西書一28)就帶有這意思。

  一. 因人的救贖全倚靠上主恩典,所以,我們參與基督受苦只有「輔助」角色。「輔助」不需要從不完整或缺乏角度來解釋,反而人的「輔助」是上主邀請,是一份恩典。「輔助」是「因為我們是神的同工」(林前三9 )。

  二. 救贖指人可以從罪釋放,並與上主復和。同時,上主救贖更包括從壓迫的社會制度救贖,得享政治、經濟和文化自由。此外,上主救贖也是一個人性化過程,讓個人生命和人際生活活得有尊嚴和質素。這三個層面的救贖不是分割,也不需有優劣之分。人是上主同工就是參與這不同層面的救贖。

  三. 按第二點,救贖痛苦絕對不是合理化不公義的痛苦,而是為了別人的救贖,人願意承受痛苦。相對於為了別人可以從壓迫中釋放和別人可以過着人性化生活,人願意受苦,也認為值得。然而,耶穌基督的苦難提醒我們——「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五8)雖然人的痛苦不會帶來自己和別人可以從罪釋放,但人因與上主同工,人的痛苦某意義上也承受罪人的罪。

  下次再講解救贖痛苦的生命教育。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光影留痕】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