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本文時剛在會展舉行了一個「多元智能」的青年論壇,我邀請了幾位在學業及課外活動均有傑出成就的中六同學上台接受訪問,其中有兩位還是十A和九A的會考狀元。
由於這樣演講人馬的背景極具實力,故吸引逾四百位家長前來,有些還帶同不足六歲的小孩子來取經呢!
看到這情景我想起教會一般聚會真不容易吸引幾百人。就算表面看來需求甚大的家長親子講座,也不一定舉辦得成功。一來各校的家長會已漸對EQ這類講題用得很盡,家長們會用「聽過喇!」的反應來考慮未必再來,更要緊的是那些講座常是很理論化,家長們要看到的是「貨辦」,不是紙上談兵式的「一人講座」!
又一次證明我們這時代已不再接受「一人講座」,除了「戲劇教育」、「即場示範教學手法」是肯定給予觀眾信心外,我們需要遇上「真人教材」!
當我訪問這幾位傑出學生時,看到台下那羣偉大的母親們手拿攝錄機和錄音機,相信她們很想把這每一分鐘片段拿回家中與子女分享。天下慈母心,仍是盡心盡力地想從別人的寶貴經歷中,找到教子女的題材!
寫到這裡,已是「商數啟示」最後兩篇文章,每次執筆都有那分與家長交談的衝動,我從不後悔的工作就是做家長和孩子EQ的訓練,最近「基督二千」拍攝過我和訓練隊的日常訓練過程,再使我反省今天基督教在香港的影響力不單在學校、教會、醫院裡,還要走到社區的羣體,甚至成立家庭支援單位。
在會展的演講會中有家長問那羣傑出學生在幼童期受到哪些鍛練?這個問題實在太精采了,正好把EQ的實質表現出來。
同學們的答案總結是: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商數啟示】
【徵文比賽】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