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牧者均會有一些顯示其對主委身、對教會忠誠的信念,如五十年不變的工場事奉、每日不眠不休的投入服事、七日的開放家庭以作招待教友的到訪、隨時百搭候教的大小會議......。但從上期的故事中,給筆者不少反思。作為牧者,絕對不期望自己的角色只在紅白二事上凸顯出來,更不希望別人視自己為「基督教廟祝」或「西方喃嘸佬」。
撫心自問:自己所謂忠心服事的信念,是否已脫節於今天普遍信徒的看法?自己一廂情願地認為獲人欣賞的事奉表現,是否會帶給新一代的教會肢體感到無聊過時?今天別人讚賞我「忠心地」長駐一間教會,是真有神的安排心意,抑或如那快餓死的藝人所說的話的意思:「教會不應讚賞我......因為我別無選擇......我必須長駐在這間教會裡......因為......因為外頭風險太大,我怕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另一間教會......如果我找得到,相信我,我不會堅持這種『忠心』表現的行為吧!」
筆者無意貶低牧者忠心在堂會長時間事奉的重要性(請記住,筆者亦是被人稱為忠心事奉的牧師),畢竟,教會增長的研究亦指出,一位在同一間教會長時間事奉的牧者,確是教會增長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當然,話又說回來,令教會不增長的因素中,牧者傳道的責任亦是不能抹煞!
除了上帝的呼召帶領外,作為傳道牧者,一方面要肯定自己牧養及教導的職事;另一方面,更應莊正自強、不斷更新自己的靈命、加增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待人處事的技巧、抱着與弟兄姊妹一同掙扎成長的心態,相信這樣的忠心事奉才是有意義。若只以一成不變的心態作牧養法則、以時間的長短作衡量忠心的標準、不問因由地任勞任怨作為神僕的必然表現、又或者全無建樹而強要尸位素餐而美其名為教會偉大的領袖,終究只會天怒人怨、教會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失去成長生氣!結果會如故事的尾聲,這位「忠心」的牧者消失了,教會才會重現生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