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邊,日本又發生青少年暴力兇案。十五歲少年入屋刺斃三人並縱火,意圖將那家人來個滅門了斷,為的是偷窺被逮,懷恨在心。
兇案最叫人震慄的是,花一般年華的少年人為甚麼變得那樣狠?
這一邊,香港漫畫展買書送刀,會考放榜也不理了,通宵排隊就為了刀,主事者還輕描淡寫說:那些刀並不鋒利,傷不了人。
傷人的不是刀,而是背後宣揚的暴力,還有成人世界的價值觀。若說今日喜歡暴力的少年人是生了病,那病源乃在成人,病在他們只顧利字當頭。
暑假絲路之行,讀當地報章,讀到一則特寫,題目是「我們怎樣做父母」,指出了孩子「生病」的另一病源。
特寫記述一個三日兩夜的夏令營,在營中,城市孩子毫不掩飾地流露他們的驕橫、自私、輸不起、挑三揀四,吃不得苦。譬如,吃飯時只挑好吃的,隨手扔掉吃剩的食物,踢球踢到人家臉上卻視而不見,登山比賽只顧設路障攔住別人,對別人的服務視作理所當然並橫加呼喝......
那份報章登載的另外兩項調查結果也很發人深省。其中一項調查指出,北京、上海、廣州等九個城市,六至十五歲兒童擁有合共五十六億人民幣零用錢和壓歲錢,別忘記,中國整體經濟發展還未達小康水平。另一項調查就以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作比較,其中以中國小學生做家務時間最短,平均每日只做家務十二分鐘。
這些孩子,其病在於父母的溺愛和過度保護。
我們的下一代,就是這樣病了,病成四體不動,只知享樂揮霍的「蟲」,變成以暴力為尚的「暴龍」,如果成年人還不及時省悟,還不學智者那樣,趁有指望,及早管教,將來,這些蟲和龍所生苦果,必由我們親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