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廿一世紀教會發展前路
第 1851 期(2000 年 2 月 13 日)
◎ 要聞
蔡元雲醫生在「透視新機再探—教會發展前路與信徒靈命更新」講座中,啟發與會者反思今日教會的角色,並探討教會發展的前路。
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舉辦之「透視新機再探—教會發展前路與信徒靈命更新」講座,於日前(一月二十八日),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圓滿舉行。
聯會教育部部長鍾健楷牧師,認為是次講座不單分析本港教會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機,更予參加的教牧及同工一個深入省思的機會,深入探索教會在二十一世紀發展的前路,重塑教牧及同工的角色及關係,相信有助兩者在事奉上的配搭。
突破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引用教新「一九九九香港教會普查」的初步結果,與參加的教牧及信徒概覽教會的現況。他指出全港教會的會冊人數,由五年前的三十八萬降至三十三萬,但教會以外的地方,如醫院、監獄、男童院、戒毒所等地方,卻有不少數量的信徒存在。此外,教會參與社會各類服務的數目,亦有明顯的增長。故此他提出五個教會新概念:「無牆教會」、「多重角色」、「多元培訓」、「先知聲音」及「天國伙伴」。
他認為教會不應再局限在四壁之內,同時應有多重角色,集祭司、僕人及先知的身分,在教會、機構,甚至社會的建制及文化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積極參與社會服務。與此同時,教會應作多元培訓,重視人的靈魂教育,發揮每個人的所長,並設身處地供應不同背景的信徒。
蔡醫生認為廿一世紀的教會、機構與神學院應增加合作,他帶出天國伙伴的理念,彼此合力裝備信徒進入世界及人羣之中,入世而不屬世地互相補足。他強調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中,教會應學效舊約時代的先知,向社會及政府說話,甚至進入建制的架構之中,將教會帶入社會之內。蔡醫承認香港教會面對這些使命甚有潛力,但必須在思想上更新,增加教會與機構之間的溝通,不要各家自掃門前雪。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